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9页 |
第一部分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多态性与多环芳烃暴露致染色体损伤遗传易感性研究 | 第19-39页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32页 |
2 结果 | 第32-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二部分 ATM基因变异对多环芳烃暴露所致遗传损伤差异机制研究 | 第39-77页 |
第一节 ATM干扰细胞和空载质粒细胞对B(a)P诱导染色体损伤及DNA修复能力的差异研究 | 第4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2 结果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二节 B(a)P对ATM干扰细胞和空载质粒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5页 |
2 结果 | 第55-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节 ATM基因变异致PAH诱导遗传损伤差异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62-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74页 |
2 结果 | 第74-75页 |
3 讨论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7-78页 |
博士期间从事的另外两项主要工作概要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4页 |
附录一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多态性与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 第94-104页 |
附录二 个人简历 | 第104-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