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8-9页 |
综述 | 第9-18页 |
1 高致病性毒力岛(HPI)概述 | 第9-13页 |
·高致病性毒力岛(HPI)的发现 | 第9-10页 |
·HPI的主要基因与功能 | 第10-12页 |
·HPI在肠杆菌科中的分布及致病性 | 第12-13页 |
2 Red/ET重组系统及其应用 | 第13-18页 |
·Red/ET重组系统的结构及重组的作用机理 | 第13-15页 |
·Red/ET重组的主要应用方式 | 第15-16页 |
·Red/ET重组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 第16-18页 |
研究一 HPI毒力岛irp1与irp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8-27页 |
摘要 | 第18页 |
1 材料 | 第18-1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8页 |
·工具酶与试剂 | 第18-19页 |
·培养基 | 第19页 |
2 方法 | 第19-2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9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19-21页 |
·在pUCm-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UCm-irp1与pUCm-irp2 | 第21-22页 |
·测序分析 | 第22页 |
·在pGEX-6p-1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irp1与pGEX-irp2 | 第22页 |
·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分析 | 第22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22-23页 |
3 结果 | 第23-25页 |
·irp1与irp2片段的PCR扩增结果 | 第23页 |
·重组质粒pGEX-irp1和pGEX-irp2的酶切鉴定 | 第23-24页 |
·重组质粒转化菌经诱导后裂解物及纯化产物的SDS-PAGE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27页 |
研究二 抗GST-HMWP1与抗GST-HMWP2抗体的制备 | 第27-33页 |
摘要 | 第27页 |
1 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免疫原 | 第28页 |
2 方法 | 第28-29页 |
·抗原乳化 | 第28页 |
·兔多抗的制备 | 第28页 |
·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 | 第28-29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29页 |
3 结果 | 第29-31页 |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29-30页 |
·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研究三 HPI毒力岛irp1与irp2基因的敲除 | 第33-43页 |
摘要 | 第33页 |
1 材料 | 第33-3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3-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4页 |
2 方法 | 第34-38页 |
·突变菌株的选择 | 第34页 |
·同源臂的扩增 | 第34-36页 |
·S793103、S711100菌株感受态细胞制备及pRedET表达质粒的转化 | 第36-37页 |
·携带pRedET表达质粒的感受态细胞制备及同源臂的转化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1页 |
·突变细菌株选择结果 | 第38-39页 |
·同源臂的PCR扩增结果 | 第39页 |
·pRedET表达质粒电转化结果 | 第39-40页 |
·目的基因敲除验证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