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脆弱性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脆弱性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银行风险与银行脆弱性 | 第9页 |
·银行稳定与银行脆弱性 | 第9-10页 |
·银行危机与银行脆弱性 | 第10页 |
·银行脆弱性的概念界定 | 第10页 |
·本文的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银行脆弱性的生成机制 | 第19-32页 |
·基于宏观视角的生成机制 | 第19-22页 |
·宏观经济波动与银行脆弱性 | 第19-20页 |
·货币政策与银行脆弱性 | 第20-21页 |
·金融自由化与银行脆弱性 | 第21-22页 |
·基于微观视角的生成机制 | 第22-24页 |
·从银行自身特征看银行脆弱性 | 第22-23页 |
·从借款人特征看银行脆弱性 | 第23页 |
·从存款人特征看银行脆弱性 | 第23-24页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变化状况及成因分析 | 第24-32页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变化状况分析 | 第24-28页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成因分析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32-49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指标选取 | 第33-38页 |
·银行脆弱性指标的选取 | 第33页 |
·解释性指标的选取 | 第33页 |
·脆弱性指标的综合拟定 | 第33-38页 |
·实证分析 | 第38-49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8-40页 |
·协整检验及模型估计 | 第40-42页 |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2-45页 |
·脉冲相应分析 | 第45-48页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创建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金融稳定 | 第49页 |
·加强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 第49-50页 |
·深化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50-51页 |
·建立科学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预警机制 | 第51页 |
·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