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14-66页 |
一、规范属性的礼仪规范和封建纲常教育 | 第14-31页 |
(一) 封建礼教:政治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15-23页 |
(二) 封建纲常:封建礼教的核心内容 | 第23-24页 |
(三) 政治伦理:礼教纲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24-31页 |
二、价值观属性的孝德教育和经学教育 | 第31-47页 |
(一) 孝德教育:兼及规范和价值观属性的教育 | 第31-38页 |
(二) 经学教育: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 | 第38-47页 |
三、世界观属性的天人关系与宗教信仰教育 | 第47-55页 |
(一) 天人关系教育: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 第48-51页 |
(二) 宗教信仰教育: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内容 | 第51-55页 |
四、养成属性的修身教育和道德楷模教育 | 第55-66页 |
(一) 修身教育: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恒久的内容 | 第55-61页 |
(二) 道德楷模典范教育:修身养成教育的补充 | 第61-66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66-99页 |
一、读法、倡风、示范:民众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第66-78页 |
(一) 通过朝廷训俗和聚民读法进行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66-70页 |
(二) 通过倡导优良社会风气加强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70-74页 |
(三) 通过各级官员的行为示范强化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74-78页 |
二、选拔、使用、为师:官吏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第78-86页 |
(一) 选拔过程中对官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79-82页 |
(二) 使用过程中对官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82-84页 |
(三) 为师过程中对官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84-86页 |
三、蒙学、人格、考试: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第86-99页 |
(一) 蒙学是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途径 | 第86-89页 |
(二) 人格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 第89-93页 |
(三) 入士考试是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途径 | 第93-99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99-126页 |
一、榜样示范:传统与流行的教育方法 | 第99-102页 |
(一) 圣人、君子的榜样示范 | 第99-100页 |
(二) 国王君主的榜样示范 | 第100页 |
(三) 地方官吏的榜样示范 | 第100-101页 |
(四) 家庭成员的榜样示范 | 第101-102页 |
二、教与罚结合:现实与有效的教育方法 | 第102-106页 |
(一) 先教后罚、赏罚结合 | 第102-104页 |
(二) 赏罚分明、罚更严厉 | 第104-106页 |
三、宣讲告示:直接与简单的教育方法 | 第106-111页 |
(一) 宣讲:直接的教育方法 | 第106-108页 |
(二) 告示:简单的教育方法 | 第108-111页 |
四、风俗熏陶:潜移默化的无意识教育方法 | 第111-116页 |
(一) 突出通过风俗习惯实现教育目的 | 第111-112页 |
(二) 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感染熏陶作用 | 第112-114页 |
(三) 利用人对环境的依赖心理 | 第114-116页 |
五、认知说理:高层次与高级的教育方法 | 第116-120页 |
(一) 论证天人感应中的说理法 | 第117-118页 |
(二) 诠释三纲五常中的说理法 | 第118-119页 |
(三) 理解理一分殊中的说理法 | 第119页 |
(四) 信仰宗教中的说理法 | 第119-120页 |
六、自我修养:推崇的教育方法 | 第120-123页 |
(一) 自我反省是自我修养的首要环节 | 第120-121页 |
(二) 自我反思是自我修养的重要环节 | 第121-122页 |
(三) 自我修正是自我修养的关键环节 | 第122-123页 |
七、实践锻炼:强化的教育方法 | 第123-126页 |
(一) 知行统一、践履躬行 | 第123-124页 |
(二) 实践锻炼、践履养成 | 第124-126页 |
第四章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 第126-131页 |
一、内容主体 | 第126-127页 |
二、 教育(者)主体 | 第127-128页 |
三、对象主体 | 第128-131页 |
结语 | 第131-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1页 |
后记 | 第141-14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