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具竹篮的传统制作手艺考察与论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1. 竹篮定义及历史追溯 | 第9-10页 |
2. 江南竹篮的范围界定 | 第10页 |
3. 竹篮学术研究简述 | 第10-11页 |
4. 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江南竹篮的种类和功能 | 第12-18页 |
第1节 江南竹篮的种类 | 第12-13页 |
第2节 江南竹篮的功能 | 第13-18页 |
·有助于人体肢体功能的延伸 | 第13-14页 |
·便利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 | 第14-16页 |
·体现人们审美和文化需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江南竹篮的编织技艺 | 第18-27页 |
第1节 江南竹篮的编织技艺 | 第18-25页 |
·普通竹篮的编织技艺 | 第18-21页 |
·选择竹材 | 第18-19页 |
·制做竹篾、竹丝、竹片 | 第19页 |
·编织步骤 | 第19-21页 |
·工艺竹篮的编织技艺 | 第21-25页 |
第2节 竹篮编织的手工用具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江南竹篮的设计艺术特色 | 第27-34页 |
第1节 造型设计 | 第27-29页 |
·造型丰富多彩 | 第27页 |
·富有生活情趣 | 第27-29页 |
第2节 装饰艺术设计 | 第29-34页 |
·色彩设计 | 第29-30页 |
·普通竹篮设计崇尚自然本色 | 第29页 |
·工艺竹篮设计追求高雅华美 | 第29-30页 |
·装饰手法 | 第30-31页 |
·普通竹篮装饰以朴素无华为尚 | 第30页 |
·工艺竹篮装饰集多种传统工艺于一身 | 第30-31页 |
·纹饰设计 | 第31-32页 |
·江南竹篮的纹饰部位 | 第31页 |
·题材内容求吉求利 | 第31-32页 |
·精巧秀雅的江南特色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江南竹篮与江南人的生活 | 第34-43页 |
第1节 竹篮与江南人的生产劳动 | 第34-37页 |
·竹篮与江南的农业 | 第35页 |
·竹篮与江南的渔猎业 | 第35-36页 |
·竹篮与江南的手工业 | 第36页 |
·竹篮与江南的商业 | 第36-37页 |
第2节 竹篮与江南人的日常生活 | 第37-41页 |
·竹篮与江南之衣 | 第37-38页 |
·竹篮与江南之食 | 第38-39页 |
·竹篮与江南之住 | 第39-40页 |
·竹篮与江南之行 | 第40-41页 |
第3节 竹篮与江南人的人生礼仪和岁时习俗 | 第41-42页 |
第4节 竹篮与江南人的民俗信仰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江南竹篮的艺术传承及其现代转型 | 第43-50页 |
第1节 竹篮手工艺衰退的原因 | 第43-44页 |
·生活观念和方式改变所致 | 第43页 |
·经济利益趋动带来冲击 | 第43-44页 |
第2节 竹篮手工艺现代转化的尝试 | 第44-48页 |
·环保需求成为竹篮再生之突破口 | 第44-45页 |
·纯手工模式为半机械化模式所取代 | 第45页 |
·个体独立操作转变为集体流水线生产 | 第45-46页 |
·日常使用转变为现代环保包装为主 | 第46-47页 |
·工艺装饰趋向简洁时尚趣味 | 第47页 |
·竹材仍为主要原材料 | 第47-48页 |
第3节 竹篮手工艺保护和继承的措施思考 | 第48-50页 |
·保护承继传统竹篮的基本特质 | 第48-49页 |
·在探索和创新中实现现代转型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图片来源 | 第54-55页 |
安吉竹篮工艺现代转化尝试田野调查 | 第55-61页 |
无锡安镇竹篮传统手艺传承田野调查 | 第6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发表的专著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