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盐和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41页
 第一章 水稻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3-27页
  1 数量性状遗传模型第13-15页
   ·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第13-14页
   ·种子性状的遗传模型第14页
   ·发育性状的遗传模型第14页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第14-15页
  2 QTL定位原理与方法第15-22页
   ·DNA分子标记第17-18页
   ·作图群体第18-19页
   ·分子连锁图谱构建第19-20页
   ·定位方法第20-21页
   ·标记偏分离与QTL定位第21-22页
  3 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第22-23页
   ·QTL的数目和效应第22页
   ·QTL作用模式第22页
   ·QTL与环境互作第22-23页
   ·相关性状QTL第23页
   ·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QTL第23页
  4 水稻QTL精细定位与基因克隆第23-25页
  5 QTL定位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第25-27页
   ·新基因资源的发掘第25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25页
   ·多个有利基因的聚合第25-27页
 第二章 水稻耐非生物胁迫遗传及QTL定位研究第27-41页
  1 水稻耐盐性遗传及QTL定位第27-30页
   ·耐盐性遗传第27-28页
   ·耐盐性QTL定位第28-30页
  2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QTL定位第30-33页
   ·耐冷性遗传第30-31页
   ·耐冷性QTL定位第31-33页
  3 水稻耐热性遗传及QTL定位第33-35页
   ·耐热性遗传第33-34页
   ·耐热性QTL定位第34-35页
  4 水稻耐旱性遗传及QTL定位第35-38页
   ·耐旱性遗传第35页
   ·耐旱性QTL定位第35-38页
  5 展望第38-39页
  6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9-41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41-99页
 第三章 两个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子连锁图谱构建第41-63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2-44页
   ·植物材料与种植第42-43页
   ·RILs群体基因型分析第43页
   ·统计分析第43-44页
   ·连锁分析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61页
   ·亲本间多态性标记第44页
   ·分子标记在RILs群体中的分布第44-48页
   ·家系偏分离特点第48-52页
   ·群体遗传特点第52-56页
   ·两张分子图谱的主要参数比较第56页
   ·两张分子图谱共线性比较第56页
   ·偏分离热点区域第56-61页
  3 讨论第61-63页
   ·RILs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应用第61页
   ·两张分子连锁图谱的差异及其原因第61-62页
   ·偏分离标记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第62-63页
 第四章 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第63-8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4-66页
   ·植物材料第64-65页
   ·耐盐萌发鉴定第65页
   ·数据分析第65页
   ·遗传分析第65-66页
   ·QTL定位第66页
  2 结果分析第66-77页
   ·表型变异第66-71页
   ·萌发性状相关性分析第71页
   ·遗传模型分析第71-73页
   ·QTLs检测第73-77页
  3 讨论第77-81页
   ·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荫发性状鉴定第77页
   ·水稻种子耐盐萌发遗传分析第77-78页
   ·水稻种子耐盐荫发QTL检测第78-79页
   ·耐盐QTLs位置比较第79页
   ·水稻种子耐盐萌发QTLs表达特点第79-80页
   ·水稻耐盐机理第80-81页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荫发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第81-9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2-83页
   ·植物材料第82页
   ·低温萌发鉴定第82-83页
   ·数据分析第83页
   ·遗传分析第83页
   ·QTL定位第83页
  2 结果分析第83-94页
   ·表型变异第83-88页
   ·萌发性状相关性分析第88页
   ·遗传模型分析第88-90页
   ·QTLs检测第90-94页
  3 讨论第94-99页
   ·低温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性状鉴定第94页
   ·水稻种子耐低温萌发遗传分析第94-95页
   ·水稻种子耐低温萌发QTL检测第95-96页
   ·耐冷QTLs位置比较第96页
   ·水稻耐低温萌发QTLs表达特点第96-97页
   ·水稻耐冷机理第97-99页
全文讨论第99-101页
全文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研究论文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不同品种耐镉性鉴定及耐镉胁迫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下一篇: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