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新型卷叶突变体rl12(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卷叶性状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水稻卷叶效应第14-15页
     ·形态学效应第14页
     ·卷叶对经济性状的影晌第14-15页
   ·水稻卷叶的类型第15-16页
   ·叶片的极性发育第16-22页
     ·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第17-18页
     ·叶原基的形成第18-20页
     ·叶片侧向发育基因的研究第20-21页
     ·叶片近/远轴面发育基因的研究第21-22页
     ·叶片近端/远端发育基因的研究第22页
   ·微RNA(microRNA)调控叶片发育的研究第22-23页
   ·叶片的发育与激素的关系第23-24页
   ·已经发现和定位的水稻卷叶基因第24-27页
第2章 引言第27-29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仪器与试剂第29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主要仪器第29页
     ·主要试剂第29页
   ·群体构建第29-30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0页
   ·叶片的细胞学分析方法第30-31页
   ·农艺性状的考查与分析第31页
   ·水稻DNA的提取第31-32页
     ·基因池叶片和亲本叶片DNA的提取第31-32页
     ·群体单株叶片总DNA的提取第32页
   ·SSR分子标记分析第32页
   ·遗传图谱构建第32页
   ·基因定位第32-33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rl12(t)的形态学分析第33页
   ·叶片的细胞学分析第33-34页
   ·rl12(t)的叶片生理分析第34-35页
   ·rl12(t)的农艺性状分析第35-36页
   ·rl12(t)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36页
   ·RL12(t)基因的分子定位第36-41页
第5章 讨论第41-45页
   ·rl12(t)突变体的形态、生理生化效应第41-42页
   ·RL12(t)是唯一一个被分子定位的显性卷叶新基因第42页
   ·调控叶片卷曲可能的机制第42-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7页
附录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粒小麦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南川升麻中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