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BVDV 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12页 |
·BVDV 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BVDV 的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BVDV 的生物多样性 | 第12页 |
·BVDV 的基因组结构 | 第12-13页 |
·BVDV 的5'-UTR 和3'-UTR | 第12-13页 |
·BVDV 的ORF | 第13页 |
·BVDV 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BVDV 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临床类型 | 第17-18页 |
·持续性感染 | 第17页 |
·黏膜病 | 第17页 |
·急性BVD | 第17-18页 |
·繁殖障碍 | 第18页 |
·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性综合征 | 第18页 |
·BVD 病原学诊断方法的进展 | 第18-20页 |
·病毒分离 | 第18-19页 |
·电镜检查 | 第19页 |
·免疫过氧化物酶(IP)技术 | 第19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原 | 第19页 |
·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19-20页 |
·核酸杂交试验(NAH)技术 | 第20页 |
·牛病毒性腹泻病血清学检测方法进展 | 第20-21页 |
·病毒中和试验 | 第20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 | 第20-21页 |
·BVDV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应用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材料 | 第23-25页 |
·病毒、质粒、菌株 | 第23页 |
·实验动物与细胞 | 第23页 |
·血清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33页 |
·免疫原和筛选抗原的制备 | 第25-28页 |
·动物免疫 | 第28页 |
·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8-29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杂交瘤细胞鉴定 | 第30-31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1-33页 |
3 结果 | 第33-43页 |
·重组质粒pcDNA3.1-E2 酶切鉴定结果 | 第33页 |
·大量提取的质粒pcDNA3.1-E2 的浓度及纯度 | 第33-34页 |
·重组 BVDV-NS3 蛋白的 SDS-PAGE 分析 | 第34-35页 |
·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 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5-36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结果 | 第36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鉴定 | 第36-39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分析 | 第36-38页 |
·杂交瘤细胞稳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9-43页 |
·单克隆抗体Ig 类型的鉴定 | 第39-40页 |
·杂交瘤细胞上清Western blot 鉴定 | 第40-41页 |
·E2 杂交瘤细胞上清与 BVDV 和 CSFV 的 IFA 鉴定 | 第41-42页 |
·E2 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E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43-44页 |
·免疫原和检测抗原的选择 | 第43页 |
·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 分析 | 第43页 |
·E2 单克隆抗体与BVDV 和CSFV 的间接免疫荧光鉴定 | 第43-44页 |
·NS3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前景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