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政府行为的研究--基于栾卸村农地承包权流转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导论第11-18页
   ·选题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选题背景第11页
     ·研究问题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小结第12-13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页
   ·框架结构与逻辑关系第14-15页
   ·国内外关于土地制度研究综述第15-17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政府行为第18-27页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及国内外关于土地流转理论述评第18-19页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第18页
     ·土地流转理论第18-19页
     ·研究小结第19页
   ·国内外农地制度变迁第19-22页
     ·国外农地制度变迁第19-20页
     ·国内农地制度变迁第20-22页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第22-24页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况第22-23页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特点第23-24页
     ·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第24页
   ·我国政府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行为第24-27页
     ·政府在流转中作用第24-25页
     ·政府在流转中行为第25-27页
第3章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第27-39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第27-32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样本选取第27页
     ·实证数据来源第27-28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第28-31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特点第31-32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第32-33页
     ·被动流转问题第33页
     ·流转运作机制问题第33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实困境第33-34页
     ·农地流转制度缺陷和程序问题第33-34页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第34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素第34-35页
     ·双方利益驱动是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第34-35页
     ·规模化经营相对优势是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第35页
   ·栾卸村土地流转实证第35-39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经济效益第35-36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社会效益第36-37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生态效益第37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满意度调查第37-39页
第4章 栾卸村基层政府行为第39-45页
   ·基层政府在农地流转的角色定位第39-40页
     ·农地流转过程决策者第39页
     ·农地流转过程引领者第39-40页
     ·农地流转过程服务者第40页
     ·农地流转过程受益者第40页
   ·栾卸村基层政府农地流转中行为第40-42页
     ·栾卸村基层政府在土地流转中作用第40-41页
     ·栾卸村基层政府在农地流转中行为第41-42页
   ·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则第42-45页
     ·自愿原则第43页
     ·有偿原则第43-44页
     ·依法原则第44页
     ·规范原则第44页
     ·配套原则第44-45页
第5章 农地流转结论第45-51页
   ·限制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因素第45页
     ·土地产权制度缺陷对农地制度影响第45页
     ·农业社会化、规模化对农地制度影响第45页
   ·当前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第45-46页
     ·农民利益问题第45-46页
     ·流转程序问题第46页
   ·完善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议第46-48页
     ·关于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的借鉴意义第46-47页
     ·关于栾卸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运行基础建设第47-48页
   ·农地流转思路与改革原则总结第48-49页
     ·农地流转思路第48页
     ·农地流转改革原则第48-49页
   ·农地流转未来趋势总结第49-51页
     ·正确处理好农地流转与粮食安全问题第49-50页
     ·正确处理好农地流转与政权稳定关系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一:调查问卷第53-56页
附录二:访谈提纲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合作金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和政府职能发挥
下一篇:孙中山农业经济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