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8页 |
| 一、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8-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 四、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 五、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的发展历程 | 第18-29页 |
| ·萌芽阶段(2001年至2002年上半年) | 第19-20页 |
| ·成熟阶段(2002年至2005年) | 第20-23页 |
| ·获取片源:由滞后到同步 | 第20-21页 |
| ·作品发布:由付费到免费 | 第21-22页 |
| ·传播范围:由内部到公开 | 第22-23页 |
| ·差异化阶段(2005年至2009年4月) | 第23-25页 |
| ·"后个性化"阶段(2009年4月至今) | 第25-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传播活动的模式和背景 | 第29-40页 |
|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传播活动的模式 | 第30-34页 |
| ·国内动画爱好者内部的群体传播 | 第32页 |
|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产消合一者"的角色 | 第32-34页 |
| ·依托动漫论坛的反馈和群体内部信息交流 | 第34页 |
|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传播活动的背景 | 第34-40页 |
| ·文化背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全球化扩张 | 第35-36页 |
| ·产业背景:国内动画产业"热"背后的作品质量问题 | 第36-38页 |
| ·政策背景:广电总局对电视播放日本动画的限制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传播活动的动机和内容 | 第40-47页 |
| ·"非盈利的服务式传播"背后的动机 | 第40-44页 |
| ·"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 第41-42页 |
| ·字幕组成员的需求层次分析 | 第42-44页 |
| ·内容选择的自由化和传播控制的弱化 | 第44-47页 |
| ·"兴趣主导"的传播内容选择 | 第45页 |
| ·"把关人"角色的缺失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传播活动的受传者分析 | 第47-58页 |
| ·字幕组传播活动的三种受传者类型 | 第47-51页 |
| ·作为"舆论领袖"的受传者 | 第47-49页 |
| ·作为"积极参与者"的受传者 | 第49-50页 |
| ·作为"看客"的受传者 | 第50-51页 |
| ·特殊的受传者:国内动画"迷" | 第51-58页 |
| ·国内动画"迷"的"御宅族文化" | 第52-55页 |
| ·"字幕组传播"方式对国内动画"迷"的影响 | 第55-58页 |
| 第五章 国内日本动画字幕组传播活动的影响 | 第58-66页 |
| ·负面影响 | 第58-61页 |
| ·进一步压缩了国产动画的发展空间 | 第58-59页 |
| ·作品不受审查随意传播带来的忧虑 | 第59-61页 |
| ·正面影响 | 第61-66页 |
| ·培养了国内动画爱好者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 第61-63页 |
| ·"知日派"的形成与中日关系的未来 | 第63-66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