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规划管理初探--以株洲市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城市建设的背景 | 第9页 |
·城市色彩规划发展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 第12-14页 |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国内外色彩规划研究 | 第14-19页 |
·国外色彩规划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色彩规划研究 | 第15-17页 |
·当今我国城市色彩研究面临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四章 色彩管理学 | 第19-24页 |
·"色彩管理学"理论的提出 | 第19页 |
·"色彩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色彩管理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 第19-20页 |
·色彩管理的目的是环境系统控制 | 第20页 |
·色彩管理的目标是生理心理的平衡 | 第20页 |
·色彩管理的方法是预测、引导、调节 | 第20页 |
·色彩管理的手段是法律规定的制定 | 第20页 |
·"色彩管理学"理论的相关学科 | 第20-24页 |
·现代的科学方法论 | 第21页 |
·管理与色彩的相关学科 | 第21-24页 |
第五章 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 | 第24-32页 |
·色彩的物理效应 | 第24-25页 |
·温度感 | 第24页 |
·距离感(图5-1) | 第24页 |
·重量感 | 第24页 |
·尺度感 | 第24-25页 |
·色彩的心理效应 | 第25-27页 |
·色彩与心理 | 第25-26页 |
·色彩性格 | 第26-27页 |
·色彩视觉心理 | 第27页 |
·城市色彩的三要素 | 第27-28页 |
·物理属性 | 第27-28页 |
·色彩的构成 | 第28页 |
·材料 | 第28页 |
·城市色彩的感知 | 第28-32页 |
·城市的空间规模 | 第28-29页 |
·气候 | 第29页 |
·角度和距离 | 第29-30页 |
·城市色彩感知的单元和序列 | 第30页 |
·城市色彩的意象 | 第30-32页 |
第六章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方法和保障 | 第32-40页 |
·规划部门在色彩问题上的职责 | 第32页 |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影响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因素 | 第32-34页 |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 第34-35页 |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思路 | 第35页 |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具体方法 | 第35-36页 |
·城市色彩管理的难点 | 第35-36页 |
·城市色彩规划的具体管理方法建议 | 第36页 |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保障 | 第36-40页 |
·从规划层面控制城市色彩 | 第37-38页 |
·城市色彩规划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建议成立"城市色彩学"专项机构 | 第39-40页 |
第七章 城市色彩规划管理实例—以株洲市为例 | 第40-60页 |
·株洲市城市概况 | 第40-42页 |
·株洲市地理位置 | 第40-41页 |
·株洲市自然环境 | 第41-42页 |
·株洲市色彩演变及其现状 | 第42-50页 |
·株洲市色彩演变 | 第42-44页 |
·株洲市色彩现状分析 | 第44-47页 |
·株洲城市色彩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株洲市城市色彩整合与规划概念 | 第50-60页 |
·株洲市城市色彩规划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株洲市城市色彩规划概念(图7-24、7-25) | 第51-52页 |
·典型区域色彩规划导则—以株洲市天元区为例 | 第52-57页 |
·株洲市城市色彩管理实施 | 第57-60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60-62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图片目录 | 第66-68页 |
附表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