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生性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 盲蝽蟓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现状第12-13页
 2 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寄主植物第13-14页
   ·生活史第14页
   ·生活习性第14页
 3 棉花生化抗虫性第14-17页
   ·萜烯类化合物第15-16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16-17页
   ·单宁类化合物第17页
   ·营养物质第17页
 4 棉花形态抗虫性第17-19页
   ·茸毛性状第18页
   ·叶片厚度第18-19页
   ·叶片油点密度第19页
   ·其它形态特征第19页
 5 棉花的诱导抗虫性第19-20页
 6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20-22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研究目的第21-22页
第二章 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鉴定第22-27页
 1 前言第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供试材料第22-23页
   ·调查方法第23页
   ·分析方法第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绿盲蝽对不同棉花品种(系)为害情况的比较第23-25页
 4 小结第25页
 5 讨论第25-27页
第三章 叶片形态特性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研究第27-43页
 1 前言第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供试材料第27页
   ·叶片茸毛长度及密度观察第27页
   ·棉花叶片厚度观察第27-28页
   ·棉花叶片油点密度观察第28页
   ·数据处理第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41页
   ·叶片茸毛性状第28-36页
     ·不同生长期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28-29页
     ·叶片茸毛分支型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29-36页
   ·叶片厚度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36-39页
   ·叶片油点密度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39-41页
 4 小结第41页
 5 讨论第41-43页
第四章 生化物质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研究第43-68页
 1 前言第4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3-46页
   ·供试材料第43页
   ·样品前处理第43页
   ·可溶性总蛋白测定—Bradford法第43-44页
   ·糖含量测定—蒽酮-硫酸法第44页
   ·单宁物质含量测定—香草醛法第44页
   ·黄酮类物质测定—UPLC-MS-MS方法第44-45页
   ·萜烯类物质测定—HPLC法第45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45-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66页
   ·可溶性总蛋白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46-47页
   ·可溶性糖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47-48页
   ·单宁与棉花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48-49页
   ·黄酮类化合物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49-57页
     ·棉花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9页
     ·不同棉花品种(系)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时空含量第49-50页
     ·黄酮类化合物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50-57页
   ·萜烯类化合物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57-66页
     ·棉花组织中抗虫萜烯类化合物的分离第57页
     ·不同棉花品种(系)主要抗虫萜烯类化合物的时空含量第57页
     ·萜烯类化合物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第57-66页
 4 小结第66页
 5 讨论第66-68页
第五章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蒲公英人工加倍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下一篇:水稻叶片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