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土地流转研究的现状 | 第12-18页 |
(一) 国外农地流转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农地流转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三) 国外一些国家的土地流转的历史演进、特征及经验 | 第15-18页 |
三、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8-19页 |
(一) 本文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二)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 第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9-20页 |
(二)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20页 |
(三) 历史分析的方法 | 第20-21页 |
(四) 比较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五、创新之处、不足及展望 | 第21-22页 |
六、概念界定 | 第22-29页 |
(一) 土地、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农用土地 | 第22-23页 |
(二) 产权、土地产权、所有权、使用权 | 第23-26页 |
(三) 流转、土地流转、流转市场、流转机制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土地产权理论及制度变迁相关研究 | 第29-38页 |
一、产权理论 | 第29-32页 |
(一) 西方产权理论 | 第29页 |
(二)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 第29-30页 |
(三) 科斯的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关系比较 | 第30-32页 |
二、制度变迁理论 | 第32-38页 |
(一) 制度变迁和动因 | 第32-33页 |
(二) 信阳市历次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背景 | 第33-38页 |
第三章 信阳市土地流转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8-59页 |
一、信阳市土地流转的现状 | 第38-42页 |
(一) 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 第38页 |
(二) 土地流转的模式调查及分析 | 第38-42页 |
二、信阳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42-50页 |
(一) 主要做法 | 第42-45页 |
(二) 土地流转的主要特征 | 第45-48页 |
(三) 信阳市的土地流转中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三、农民对土地经营和土地流转的态度分析 | 第50-59页 |
(一) 土地上的负担与土地流转 | 第50-52页 |
(二) 农民耕种土地的意愿与土地流转的态度的调查分析 | 第52-53页 |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分析 | 第53-59页 |
第四章 信阳市土地流转中问题的应对建议与政策启示 | 第59-69页 |
一、改革与完善目前的农地产权制度 | 第59-62页 |
(一) 明确所有权主体完善使用权的权能结构 | 第59-60页 |
(二)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将土地承包期(即使用期)长久化 | 第60-61页 |
(三) 进行土地使用权市场运作加强土地产权法制化管理 | 第61页 |
(四) 采用并发放标准的长久化的土地承包使用权合同书 | 第61-62页 |
二、土地流转要因地制宜、正确认识规模经营与生存保障 | 第62-63页 |
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机制 | 第63-65页 |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65-68页 |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系统形成土地流转社会安全网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参考期刊 | 第75-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