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6页 |
| 1 导言 | 第16-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 第19-20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 ·研究的分析框架 | 第20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0-22页 |
| 2 合约实施与国际贸易文献综述 | 第22-36页 |
| ·引言 | 第22-23页 |
| ·合约实施效率与比较优势 | 第23-28页 |
| ·合约实施效率与贸易规模 | 第28-31页 |
| ·合约实施效率、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3 产业特征描述方法与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的新视角 | 第36-47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产业特征差异的一般性描述——要素使用密集度方法 | 第37-39页 |
| ·贸易理论中的要素使用密集度方法 | 第37-38页 |
| ·要素使用密集度方法的特点与缺陷 | 第38-39页 |
| ·产业特征差异的其他描述方法——要素产出弹性法 | 第39-41页 |
| ·完全竞争市场中要素产出弹性来描述产业特征 | 第39页 |
|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中用要素产出弹性来描述产业特征 | 第39-40页 |
| ·要素产出弹性法的一个应用——专用性中间品使用密度 | 第40-41页 |
| ·产业特征要素产出弹性法与要素密集度描述方法之间的关系 | 第41-42页 |
|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的新视角 | 第42-46页 |
| ·产业资本产出弹性为考察新视角 | 第42-44页 |
| ·产业专用性中间品使用密集度考察新视角 | 第44-46页 |
| ·地区出口产业结构差异的重新考察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合约实施效率、专用性中间品与中国地区比较优势 | 第47-66页 |
| ·引言 | 第47-50页 |
| ·专用性中间品合约不完全实施模型 | 第50-53页 |
| ·合约完全实施的情况 | 第51-52页 |
| ·合约不实施的情况 | 第52-53页 |
| ·合约实施效率与地区比较优势 | 第53-55页 |
| ·计量模型:合约实施、专用性中间品密度与比较优势 | 第55-57页 |
| ·数据说明 | 第57-59页 |
| ·数据分析与经验研究结果 | 第59-65页 |
| ·数据初步分析 | 第59-60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 ·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合约实施效率、债务融资与中国地区比较优势 | 第66-85页 |
| ·引言 | 第66-68页 |
| ·债务融资合约实施模型 | 第68-71页 |
| ·债务合约实施、相对价格与地区比较优势 | 第71-73页 |
| ·计量模型:合约实施效率、融资与比较优势 | 第73-74页 |
| ·数据和指标说明 | 第74-76页 |
| ·数据来源和替代指标说明 | 第74-75页 |
| ·数据的初步分析 | 第75-76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76-83页 |
| ·经验研究(1)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 ·经验研究(2)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78-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6 合约实施效率、外资区位选择结构性差异与地区比较优势 | 第85-106页 |
| ·引言 | 第85-87页 |
| ·文献回顾 | 第87-89页 |
| ·专用性中间品合约不完全实施模型 | 第89-94页 |
| ·合约完全实施的情况 | 第91-92页 |
| ·合约不实施的情况 | 第92-94页 |
| ·外资区位选择 | 第94-96页 |
| ·计量模型:合约实施效率与外资区位选择 | 第96-98页 |
| ·数据与指标说明 | 第98-99页 |
| ·计量回归结果 | 第99-104页 |
| ·总体回归结果 | 第99-101页 |
| ·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第101-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7 制度、企业生产效率与中国地区出口 | 第106-128页 |
| ·引言 | 第106-108页 |
| ·文献回顾 | 第108-111页 |
| ·开放条件下两地区出口垄断竞争模型 | 第111-115页 |
| ·消费者均衡 | 第112-113页 |
| ·生产均衡 | 第113页 |
| ·局部均衡:市场出清 | 第113-115页 |
| ·计量模型:地区制度差异与出口规模差异 | 第115-117页 |
| ·数据说明 | 第117-119页 |
| ·计量回归结果和解释 | 第119-126页 |
| ·总体回归分析 | 第119-122页 |
| ·分地区回归分析 | 第122-124页 |
| ·分时期回归分析 | 第124-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 8 结论 | 第128-133页 |
| ·主要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 第128-132页 |
| ·论文的缺陷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32-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5页 |
| 附录一 | 第145-151页 |
| 附录二 | 第151-152页 |
| 附录三 | 第152-154页 |
| 附录四 | 第154-1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