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马论文

马NLRP3激活系统的建立及其在EIAV感染调控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6页
    1.1 马传染性贫血病第14-17页
        1.1.1 马传染性贫血病概述第14页
        1.1.2 EIA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第14-16页
        1.1.3 EIAV感染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第16-17页
    1.2 EIAV感染诱导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1 EIAV强毒和疫苗毒诱导的炎症反应第17页
        1.2.2 EIAV强毒和疫苗毒感染后脏器病理损伤第17页
        1.2.3 EIAV感染上调NLRP3和TLR3的mRNA水平第17-18页
    1.3 NLRP3 炎症小体研究进展第18-25页
        1.3.1 炎症小体概述第18页
        1.3.2 炎症小体分类第18-20页
            1.3.2.1 NLRs家族第18-19页
            1.3.2.2 AIM第19页
            1.3.2.3 RIG-I第19-20页
        1.3.3 NLRP3 活化的分子机制第20-22页
            1.3.3.1 ROS信号途径第20页
            1.3.3.2 溶酶体途径第20-21页
            1.3.3.3 细胞内钾离子外流途径第21页
            1.3.3.4 其他途径第21-22页
        1.3.4 NLRP3 活化的调控第22-24页
            1.3.4.1 参与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分子第22页
            1.3.4.2 NLRP3 炎症小体活化的负调控第22-24页
            1.3.4.3 病毒感染与NLRP3 的活化第24页
        1.3.5 NLRP3 炎症小体激活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马NLRP3 单抗及IL-1β和 capsae-1 多抗的制备第26-41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9页
        2.1.1 质粒、菌株、细胞及实验动物第26页
        2.1.2 主要试剂第26-27页
        2.1.3 主要仪器第27页
        2.1.4 主要溶液和培养液配置第27-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6页
        2.2.1 抗原表位预测第29页
        2.2.2 引物设计及目的基因扩增第29-30页
        2.2.3 重组质粒构建第30-31页
        2.2.4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第31-33页
        2.2.5 动物免疫第33页
            2.2.5.1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小鼠免疫程序第33页
            2.2.5.2 制备多克隆抗体的兔免疫程序第33页
        2.2.6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第33-34页
        2.2.7 杂交瘤细胞融合第34页
        2.2.8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及抗体亚型鉴定第34-35页
        2.2.9 小鼠腹水和兔血清抗体制备及纯化第35页
        2.2.10 抗体效价及反应性检测第35-36页
    2.3 实验结果第36-40页
        2.3.1 目的基因扩增及重组质粒构建第36-37页
        2.3.2 重组蛋白表达及纯化第37-38页
        2.3.3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第38页
        2.3.4 杂交瘤细胞筛选和抗体亚型鉴定第38-39页
        2.3.5 抗体纯化及效价检测第39页
        2.3.6 抗体反应性检测第39-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NLRP3 炎症小体激活筛选系统的建立第41-49页
    3.1 实验材料第41页
        3.1.1 质粒、菌株及细胞第41页
        3.1.2 主要试剂第41页
        3.1.3 主要仪器第41页
        3.1.4 主要溶液和培养液配置第41页
    3.2 实验方法第41-44页
        3.2.1 引物设计及质粒构建与表达第41-43页
        3.2.2 细胞活性检测第43页
        3.2.3 NLRP3 体外激活系统构建第43-44页
    3.3 实验结果第44-48页
        3.3.1 质粒构建与表达第44-45页
        3.3.2 细胞活性检测第45-46页
        3.3.3 NLRP3 体外激活系统构建第46-48页
        3.3.4 NLRP3 体外激活系统验证第48页
    3.4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iGLuc报告系统在EIAV感染激活NLRP3 炎症小体中的应用第49-58页
    4.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1.1 质粒、毒株及细胞第49页
        4.1.2 主要试剂第49页
        4.1.3 主要仪器第49-50页
        4.1.4 主要溶液和培养液配置第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4.2.1 EIAV感染马单核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水平检测第50页
        4.2.2 马单核巨噬细胞感染EIAV后 caspase-1、IL-1β和 NLRP3 蛋白检测第50-51页
        4.2.3 iGLuc报告系统筛选激活NLRP3 炎症小体的病毒相关蛋白第51页
        4.2.4 EIAV 病毒蛋白激活 NLRP3 形成 ASC-斑点实验第51页
        4.2.5 EIAV 病毒蛋白与 NLRP3 的 PLA 实验第51页
        4.2.6 ELAV 病毒蛋白与 NLRP3 蛋白复合物 Co-IP 实验第51页
    4.3 实验结果第51-57页
        4.3.1 EIAV感染马单核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趋势第51-52页
        4.3.2 马巨噬细胞感染EIAV后 caspase-1、IL-1β和 NLRP3 蛋白表达检测第52-53页
        4.3.3 应用iGLuc炎症小体激活系统筛选EIAV病毒蛋白第53-55页
        4.3.4 EIAV 病毒蛋白形成 ASC-斑点实验第55页
        4.3.5 ELAV 病毒蛋白与 NLRP3 蛋白的互作实验第55-57页
    4.4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全文讨论第58-61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来源于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水牛的日本血吸虫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比较分析
下一篇: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时宿主蛋白FKBP12的应答检测及其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