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的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世界能源形势第10-11页
    1.2 我国能源发展状况第11-13页
        1.2.1 我国能源消耗第11-12页
        1.2.2 我国建筑能耗第12-13页
        1.2.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第13页
    1.3 热泵技术第13-15页
        1.3.1 热泵应用背景第13-14页
        1.3.2 热泵原理第14页
        1.3.3 热泵主要分类第14-15页
    1.4 热泵技术的发展第15-18页
        1.4.1 国外热泵技术的发展及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2 国内热泵技术的发展及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 过冷法制冰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
    1.6 凝固热热泵技术第19页
    1.7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1页
        1.7.1 论文内容第20页
        1.7.2 论文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TRNSYS模型建立第21-33页
    2.1 TRNSYS简介第21-22页
    2.2 气象系统建立第22-23页
    2.3 建筑模型建立第23-27页
        2.3.1 建筑模型描述第23-25页
        2.3.2 建筑负荷动态模拟第25-27页
    2.4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模型建立第27-29页
        2.4.1 热泵机组计算模型第27-28页
        2.4.2 蓄热水箱模型第28页
        2.4.3 循环泵模型第28-29页
        2.4.4 恒温控制器第29页
        2.4.5 积分器(Type24)第29页
        2.4.6 在线输出设备(Type65a)第29页
        2.4.7 计算器第29页
    2.5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仿真模型第29-32页
        2.5.1 典型气象日室内外模拟计算第31-32页
        2.5.2 供暖季模拟计算第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过冷态水源热泵实验系统第33-41页
    3.1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工作原理第33页
    3.2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实验平台第33-37页
        3.2.1 系统组成第33-35页
        3.2.2 系统工作流程第35-36页
        3.2.3 回热器设计第36页
        3.2.4 解除过冷方式第36-37页
    3.3 搭建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测试实验台第37-39页
    3.4 数据采集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实验研究第41-51页
    4.1 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第41-45页
        4.1.1 制热量的变化情况第41-42页
        4.1.2 不同供热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情况第42-43页
        4.1.3 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变化情况第43页
        4.1.4 回热器性能研究第43-45页
    4.2供暖实验第45-49页
        4.2.1 控制逻辑第45-46页
        4.2.2 供暖实验研究第46-48页
        4.2.3 住宅采暖情况第48页
        4.2.4 故障分析第48-49页
    4.3 与模拟结果对比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过冷态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经济性和节能性分析第51-57页
    5.1 经济性分析第51-54页
        5.1.1 工程初投资第51-52页
        5.1.2 运行成本第52-54页
    5.2 节能性分析第54-56页
        5.2.1 节能减排第54-56页
        5.2.2 水资源消耗第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排水管网脆弱性诊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某高校学生公寓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