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1.2 作者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7-19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能效优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4-68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蜂窝网络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 第25-40页 |
2.2.1 基于组件级解决方案的能效优化技术 | 第27-32页 |
2.2.2 基于网络规划与部署的能效优化技术 | 第32-37页 |
2.2.3 基于能量传输与采集的能效优化技术 | 第37-38页 |
2.2.4 基于多维度资源分配的能效优化技术 | 第38-40页 |
2.3 极化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 第40-49页 |
2.3.1 极化基础理论 | 第40-44页 |
2.3.2 无线通信中的去极化效应研究 | 第44-45页 |
2.3.3 无线通信中的极化信号处理技术 | 第45-49页 |
2.4 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 第49-52页 |
2.4.1 基于极化信号处理的能效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49-51页 |
2.4.2 极化信号处理技术提升蜂窝网络能效的优势与挑战 | 第51-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8页 |
第三章 极化调制与QAM调制联合的功放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 第68-94页 |
3.1 引言 | 第68-69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69-73页 |
3.3 功放能效优化问题建模 | 第73-75页 |
3.4 理想信道下基于APQAM算法的功放能效优化 | 第75-79页 |
3.4.1 基于全频带的APQAM功放能效优化算法 | 第75-76页 |
3.4.2 理想信道下QAM调制与PM调制误码率性能分析 | 第76-79页 |
3.5 去极化信道下基于APQAM算法的功放能效优化 | 第79-82页 |
3.5.1 基于子载波组的APQAM功放能效优化算法 | 第79-81页 |
3.5.2 去极化信道下QAM调制与PM调制误码率性能分析 | 第81-82页 |
3.6 信道估计误差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 第82-84页 |
3.7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第四章 基于极化空间联合预编码的射频链路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 第94-115页 |
4.1 引言 | 第94-95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95-99页 |
4.2.1 信号模型 | 第95-98页 |
4.2.2 极化信道模型 | 第98-99页 |
4.3 基于JPSP的射频链路能效优化算法 | 第99-105页 |
4.3.1 上行导频估计 | 第100-102页 |
4.3.2 下行完整CSI恢复 | 第102-104页 |
4.3.3 极化空间联合预编码传输机制设计 | 第104-105页 |
4.4 理论性能分析 | 第105-107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基于变极化接收的信息能量同传系统能效优化技术研究 | 第115-135页 |
5.1 引言 | 第115-116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116-120页 |
5.2.1 信号模型 | 第117-119页 |
5.2.2 极化信道模型 | 第119-120页 |
5.3 能效优化问题建模 | 第120-122页 |
5.4 基于PAR的信息能量同传系统能效优化算法 | 第122-127页 |
5.4.1 ID用户能效优化策略 | 第122-124页 |
5.4.2 EH用户能效优化策略 | 第124-125页 |
5.4.3 基于Dinkelbach分式优化算法的能效问题求解方案 | 第125-127页 |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27-13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35-136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36-138页 |
附录1: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附录2: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