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关于非标业务发展模式的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关于非标业务风险的综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3 存在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非标业务发展基本情况概述 | 第15-19页 |
2.1 非标资产的定义及划分 | 第15页 |
2.2 非标业务的定义 | 第15-16页 |
2.3 非标业务产生及发展原因 | 第16-19页 |
2.3.1 非标业务产生原因 | 第16-17页 |
2.3.2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可能性 | 第17-19页 |
3 GZ银行非标业务模式调研分析 | 第19-29页 |
3.1 基本调研过程 | 第19页 |
3.2 调研主要内容 | 第19页 |
3.3 GZ银行主要三种非标模式分析 | 第19-29页 |
3.3.1 模式一:同业委托定向投资 | 第19-24页 |
3.3.2 模式二:受让信托受益权(两方模式) | 第24-26页 |
3.3.3 模式三:信托受益权转让T+D模式(甲方业务) | 第26-29页 |
4 GZ银行非标业务引致的风险分析 | 第29-41页 |
4.1 GZ银行非标资产融资业务内部风险分析 | 第29-35页 |
4.1.1 计量风险 | 第29-30页 |
4.1.2 信用风险 | 第30-33页 |
4.1.3 抵押物风险 | 第33-35页 |
4.1.4 操作风险 | 第35页 |
4.1.5 政策风险 | 第35页 |
4.2 GZ银行外部非标资产融资项目风险分析 | 第35-41页 |
4.2.1 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干扰宏观调控 | 第36-38页 |
4.2.2 推动信用膨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增加 | 第38-39页 |
4.2.3 期限错配及杠杆放大效应引发风险 | 第39-41页 |
5 风险防范 | 第41-46页 |
5.1 GZ银行自身层面对于非标业务的风险防范 | 第41-43页 |
5.1.1 针对信用、政策风险 | 第41-42页 |
5.1.2 针对操作风险 | 第42-43页 |
5.1.3 针对担保风险 | 第43页 |
5.2 针对非标金融产品外部风险的防范对策 | 第43-46页 |
5.2.1 搭建高效合理的银行监管体制,推动制度创新 | 第43-44页 |
5.2.2 建立与完善非标金融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与风险隔离制度 | 第44页 |
5.2.3 加强非标金融产品的法律监管,堵塞非标金融产品风险漏洞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