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非标准债权资产业务模式及风险研究--以GZ银行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关于非标业务发展模式的综述第10-12页
        1.2.2 关于非标业务风险的综述第12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2-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页
        1.3.3 存在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非标业务发展基本情况概述第15-19页
    2.1 非标资产的定义及划分第15页
    2.2 非标业务的定义第15-16页
    2.3 非标业务产生及发展原因第16-19页
        2.3.1 非标业务产生原因第16-17页
        2.3.2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可能性第17-19页
3 GZ银行非标业务模式调研分析第19-29页
    3.1 基本调研过程第19页
    3.2 调研主要内容第19页
    3.3 GZ银行主要三种非标模式分析第19-29页
        3.3.1 模式一:同业委托定向投资第19-24页
        3.3.2 模式二:受让信托受益权(两方模式)第24-26页
        3.3.3 模式三:信托受益权转让T+D模式(甲方业务)第26-29页
4 GZ银行非标业务引致的风险分析第29-41页
    4.1 GZ银行非标资产融资业务内部风险分析第29-35页
        4.1.1 计量风险第29-30页
        4.1.2 信用风险第30-33页
        4.1.3 抵押物风险第33-35页
        4.1.4 操作风险第35页
        4.1.5 政策风险第35页
    4.2 GZ银行外部非标资产融资项目风险分析第35-41页
        4.2.1 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干扰宏观调控第36-38页
        4.2.2 推动信用膨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增加第38-39页
        4.2.3 期限错配及杠杆放大效应引发风险第39-41页
5 风险防范第41-46页
    5.1 GZ银行自身层面对于非标业务的风险防范第41-43页
        5.1.1 针对信用、政策风险第41-42页
        5.1.2 针对操作风险第42-43页
        5.1.3 针对担保风险第43页
    5.2 针对非标金融产品外部风险的防范对策第43-46页
        5.2.1 搭建高效合理的银行监管体制,推动制度创新第43-44页
        5.2.2 建立与完善非标金融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与风险隔离制度第44页
        5.2.3 加强非标金融产品的法律监管,堵塞非标金融产品风险漏洞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上直流风电场的双馈发电机宽频率运行控制策略
下一篇:交直流复合电压下空气间隙击穿特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