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神经官能症论文

焦虑状态内侧前额叶皮层LFP网络功能连接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3-14页
一、前言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焦虑症第14-16页
        1.1.2 高架十字迷宫第16-18页
        1.1.3 焦虑症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第18-19页
    1.2 研究目的第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论文的结构第20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第20-21页
二、原理与方法第21-34页
    2.1 动物实验第22页
        2.1.1 实验动物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2页
    2.2 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的焦虑样行为测试第22-25页
    2.3 多通道微电极阵列植入内侧前额叶皮层与记录神经电信号第25-29页
        2.3.1 多通道微电极阵列植入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第25-28页
        2.3.2 应用植入式多通道微电极阵列记录神经信号第28页
        2.3.3 多通道LFPs的预处理第28-29页
    2.4 多通道LFPs的时频分析第29页
    2.5 焦虑状态神经振荡的功能连接与网络特性第29-33页
        2.5.1 焦虑状态LFP的多变量频域Granger因果分析第30-31页
        2.5.2 焦虑状态LFP网络特性的描述与网络参数第31-33页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33-34页
三、结果第34-46页
    3.1 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行为学结果第34页
    3.2 在体多通道实验数据预处理第34-36页
    3.3 焦虑状态LFPs时频分析第36-40页
    3.4 焦虑状态LFP网络连接强度第40-43页
    3.5 焦虑状态LFP网络全局效率第43-46页
四、结论与讨论第46-53页
    4.1 结论第46页
    4.2 讨论第46-53页
        4.2.1 静息态LFP网络连接强度与全局效率第46-47页
        4.2.2 开放臂-封闭臂LFP网络连接强度与全局效率第47-48页
        4.2.3 开放臂-开放臂LFP网络连接强度与全局效率第48-49页
        4.2.4 封闭臂-封闭臂LFP网络连接强度与全局效率第49页
        4.2.5 焦虑状态theta与gamma的联系第49-53页
五、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3-64页
综述第64-9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77-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经反馈训练对ADHD儿童脑网络特征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全脑健康水平评价指数在脑老龄化及阿尔茨海默症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