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量子点—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快速检测卡那霉素和妥布酶残留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残留危害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1 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概述及残留危害第12页
        1.1.2 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第12-14页
    1.2 半导体量子点第14-18页
        1.2.1 量子点的构成第14页
        1.2.2 QDs的光学特性第14-15页
        1.2.3 QDs的制备第15-16页
        1.2.4 QDs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第16-18页
    1.3 适配体第18-19页
        1.3.1 适配体概述第18页
        1.3.2 APT的特点第18-19页
        1.3.3 APT的应用现状第19页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水溶性CdTeQDs和羧基化Fe_3O_4NMB的合成第21-30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3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21-22页
        2.2.2 水溶性CdTeQDs的制备及纯化方法第22页
        2.2.3 水溶性羧基化Fe_3O_4NMB的制备方法第22页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测定条件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2.3.1 CdTeQDs合成条件的选择第23-26页
        2.3.2 纯化对QDs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第26-27页
        2.3.3 CdTeQDs的表征第27-28页
        2.3.4 羧基化Fe_3O_4NMB的TEM表征第28页
        2.3.5 Fe_3O_4NMB的红外光谱表征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QD-APT-CAPT-NMB荧光传感器的制备与表征第30-39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 仪器与材料第31页
        3.2.2 QD-APT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第31-32页
        3.2.3 NMB-CAPT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第32页
        3.2.4 QD-APT-CAPT-NMB荧光传感器的组装方法第32页
        3.2.5 电泳条件第32页
        3.2.6 荧光发射光谱测定条件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3.3.1 QD-APT复合物制备中QDs和APTs用量的选择第32-33页
        3.3.2 QD-APT复合物的表征第33-34页
        3.3.3 CAPT-NMB复合物制备条件优化第34-36页
        3.3.4 QD-APT-CAPT-NMB复合物组装中QD-APT用量的选择第36-37页
        3.3.5 QD-APT-CAPT-NMB复合物的结合特性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QD-APT标记荧光法同时检测牛奶中的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残留第39-48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4.2.1 仪器与材料第39-40页
        4.2.2 QD1-APT1s和QD2-APT2s的制备方法第40页
        4.2.3 CAPT1-NMPs和CAPT2-NMPs的制备方法第40页
        4.2.4 QD1/2-APT1/2-CAPT1/2-NMB荧光传感器的组装方法第40页
        4.2.5 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第40-41页
        4.2.6 仪器测定条件第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4.3.1 QD1/2-APT1/2-CAPT1/2-NMBs浓度的优化第41页
        4.3.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1-42页
        4.3.3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2-43页
        4.3.4 QD1/2-APT1/2-CAPT1/2-NMBs荧光传感器的特异性分析第43-44页
        4.3.5 方法评估第44-46页
        4.3.6 牛奶样品检测结果和加标回收率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5.1 结论第48页
    5.2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博弈论的无线体域网QoS优化研究
下一篇:霉菌毒素适配体/功能纳米材料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