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海上油田开发基本特点及问题分析 | 第13-16页 |
2.1 海上油田开发状况及特点 | 第13页 |
2.2 海上油田开发中的理论问题 | 第13-14页 |
2.3 理论问题的求解思路 | 第14-16页 |
2.3.1 流管法 | 第14页 |
2.3.2 流线模拟法 | 第14-16页 |
第3章 海上油田水驱稠油开发驱替规律研究 | 第16-41页 |
3.1 基于流管法的注采井网驱替模型建立 | 第16-20页 |
3.1.1 一维流管计算模型 | 第16-17页 |
3.1.2 反九点井网流管模型 | 第17-20页 |
3.2 理论模型的求解 | 第20-28页 |
3.2.1 流管流量动态分配 | 第20-21页 |
3.2.2 一维流管含水饱和度分布的确定 | 第21-23页 |
3.2.3 渗流阻力 | 第23-24页 |
3.2.4 生产井含水率的计算 | 第24页 |
3.2.5 平面波及系数的计算 | 第24-25页 |
3.2.6 水驱前缘的求解 | 第25-28页 |
3.3 反九点井网平面水驱波及规律研究 | 第28-39页 |
3.3.1 计算取值 | 第28页 |
3.3.2 渗流场变化分析 | 第28-34页 |
3.3.3 平面波及规律研究 | 第34-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海上油田分层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 第41-60页 |
4.1 基于流管法的多层合采驱替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4.2 多层合采纵向动用规律研究 | 第43-46页 |
4.2.1 计算条件 | 第43页 |
4.2.2 剖面图 | 第43-45页 |
4.2.3 各层水驱波及规律 | 第45-46页 |
4.3 不同因素对多层合采纵向动用规律的影响 | 第46-55页 |
4.3.1 层间非均质性对纵向动用程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4.3.2 原油黏度对纵向动用程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3 含油层数对纵向动用程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4 注采压差对纵向动用程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4.4 海上油田分层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 第55-59页 |
4.4.1 渗透率级差界限的确定 | 第55-56页 |
4.4.2 原油黏度界限的确定 | 第56-57页 |
4.4.3 油层层数界限的确定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海上油田开发过程中合理注采调整策略 | 第60-76页 |
5.1 流线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60-63页 |
5.1.1 压力方程 | 第60-61页 |
5.1.2 流线的生成 | 第61-63页 |
5.1.3 饱和度方程 | 第63页 |
5.2 海上油田注采井网调整流线模拟设计 | 第63-68页 |
5.2.1 海上油田合理注采调整策略 | 第63-66页 |
5.2.2 海上油田注采井网调整流线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5.2.3 流线模拟调整策略设计 | 第67-68页 |
5.3 海上油田注采井网调整效果分析 | 第68-75页 |
5.3.1 多层合采的驱替规律 | 第68-70页 |
5.3.2 平面调整效果分析 | 第70-73页 |
5.3.3 纵向调整效果分析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