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及实施研究--以D大学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论第14-33页
    一、研究缘起第14-25页
        (一)基于标准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已成为国际趋势第14-18页
        (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是新时代中国大学的使命第18-21页
        (三)大学“重科研、轻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动式微第21-23页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诸多失范现象第23-25页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第25-26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过程是怎样的?第25-26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26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状况如何?第26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26-31页
        (一)本科教学第26-28页
        (二)课堂教学质量第28-29页
        (三)教学质量标准第29-31页
    四、研究的意义第31-33页
        (一)丰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理论第31页
        (二)构建良好本科课堂教学生态文化第31-32页
        (三)着眼于促进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2页
        (四)科学规范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第32-3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33-72页
    一、关于“标准”的研究第33-44页
        (一)关于标准内涵的研究第33-35页
        (二)关于标准设计的研究第35-39页
        (三)关于标准实施的研究第39-42页
        (四)关于标准特征的研究第42-44页
    二、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第44-53页
        (一)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第44-46页
        (二)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第46-49页
        (三)关于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第49-53页
    三、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第53-72页
        (一)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复杂性的研究第53-54页
        (二)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必要性的研究第54-60页
        (三)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可行性的研究第60-66页
        (四)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价值取向研究第66-68页
        (五)关于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运用研究第68-72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第72-92页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第72-74页
    二、研究方法的确定第74-81页
        (一)质性研究方法的优势第75-76页
        (二)个案研究的选用依据第76-78页
        (三)研究对象的选择缘由第78-81页
    三、资料收集与分析第81-88页
        (一)研究者进入研究现场第81-82页
        (二)研究资料获取与收集第82-85页
        (三)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第85-88页
    四、研究效度与伦理第88-92页
        (一)研究的效度第88-91页
        (二)研究的伦理第91-92页
第三章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背景第92-107页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灿烂的师范教育底蕴第92-93页
    二、“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梦想与行动第93-97页
        (一)学校的梦想第94页
        (二)学校的行动第94-97页
    三、确立“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的基本治校方略第97-102页
        (一)“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治校方略的优先地位第98页
        (二)“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治校方略的意蕴表达第98-99页
        (三)“教育教学是立校之本”治校方略的实践彰显第99-102页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决策执行程序第102-107页
        (一)问题察觉第102-104页
        (二)选择方案第104页
        (三)决策执行第104-107页
第四章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研制过程第107-128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研制的规划与启动第107-113页
        (一)研制团队的人员构成第108-109页
        (二)研制的思路、计划第109-110页
        (三)研制中的资料准备第110-113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容选择第113-118页
        (一)标准内容的思想:四大理念统领多规合一第113-115页
        (二)标准内容的维度:寻求课堂教学逻辑支点第115-116页
        (三)标准内容的领域:提取课堂教学核心要素第116-117页
        (四)标准内容的观测点:定量与定性原则联结第117-118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反馈、修订第118-124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意见征询第119-122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修订、完善第122-123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通过、执行第123-124页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基本机制第124-128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构成要素第124-125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要素的关系第125-127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机制的分析第127-128页
第五章 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的影响因素第128-156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输入”阶段的研制者第128-144页
        (一)个体:“课程教学论专家”“教学能手”第128-132页
        (二)团队:“良好领导力”“积极心理资本”第132-137页
        (三)研制团队内部“标准输入”的共识方式第137-144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磨合”阶段的利益相关者第144-151页
        (一)教师: 指导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第144-146页
        (二)学生和专家:课堂评教的“好工具”第146-148页
        (三)学院院长:部门教学管理的“依据”第148-149页
        (四)决策者: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的“顶层设计”第149-150页
        (五)研制团队与利益相关者“标准磨合”的方式第150-151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过程中的环境第151-156页
        (一)国家和大学发展对标准研制的影响第151-152页
        (二)大学文化氛围对标准研制的影响第152-153页
        (三)大学决策制度对标准研制的影响第153-156页
第六章 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文本分析第156-175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文本内容呈现第156-159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文本的内容结构第156-158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文本的认识思维第158-159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剖视第159-169页
        (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本取向”第159-163页
        (二)服务课堂教学改进的“工具取向”第163-166页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取向”第166-169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特征揭示第169-175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权威性第169-170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公共性第170-171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系统性第171-173页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专有性第173-175页
第七章 D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推进第175-194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组织保障第175-182页
        (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方式第175-177页
        (二)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组织第177-178页
        (三)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保障第178-182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多元状况第182-189页
        (一)教学部门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状况第183-184页
        (二)学生评价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状况第184-186页
        (三)专家评价中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状况第186-189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显性成效第189-194页
        (一)营造出“尊师重教”“潜心教学”良好氛围第189-190页
        (二)提高了中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第190-191页
        (三)规范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方法第191-192页
        (四)对其他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第192-194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194-209页
    一、研究结论第194-199页
        (一)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长远战略性第194-195页
        (二)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容选择性第195-196页
        (三)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利益兼顾性第196-197页
        (四)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认识规定性第197-198页
        (五)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完善的持续性第198-199页
    二、研究建议第199-204页
        (一)研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第199-200页
        (二)研制和实施差异化的特色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第200-201页
        (三)建立多元参与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机制第201-202页
        (四)形成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持续完善的“动态回路”第202-203页
        (五)加强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研制和实施的制度保证第203-204页
    三、研究反思第204-209页
        (一)研究的创新尝试第205-206页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06-207页
        (三)研究的未来展望第207-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218页
附录第218-225页
后记第225-227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下一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社会认知主义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