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阀门滴水盘表面霜露形成传热分析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低温阀门结构优化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冷表面结露问题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3 冷表面结霜问题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4 抑霜及除霜方法 | 第21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低温阀门概述及其表面液滴相变过程分析 | 第23-30页 |
2.1 低温阀门概述 | 第23-24页 |
2.2 霜露形成过程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2.2.1 冷表面温度的影响 | 第25页 |
2.2.2 空气参数的影响 | 第25页 |
2.3 水滴相变理论过程分析 | 第25-26页 |
2.4 低温阀门霜露形成机理分析 | 第26-29页 |
2.4.1 结露机理分析 | 第27-28页 |
2.4.2 结霜机理分析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低温阀门阀盖及滴水盘非稳态温度场分析 | 第30-44页 |
3.1 低温阀门传热问题研究 | 第30-32页 |
3.1.1 低温阀门传热方式 | 第30-31页 |
3.1.2 低温阀门传热过程 | 第31页 |
3.1.3 低温阀门传热问题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2 低温阀门导热理论应用 | 第32-35页 |
3.2.1 导热基本定律 | 第32-33页 |
3.2.2 导热微分方程 | 第33-34页 |
3.2.3 定解条件 | 第34页 |
3.2.4 温度场 | 第34-35页 |
3.3 低温阀门对流换理论应用 | 第35-36页 |
3.3.1 对流换热定律 | 第35页 |
3.3.2 对流换热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分类 | 第35-36页 |
3.4 滴水盘传热过程分析 | 第36-38页 |
3.4.1 物理模型 | 第36-37页 |
3.4.2 滴水盘温度场分析 | 第37-38页 |
3.5 阀盖传热过程分析 | 第38-43页 |
3.5.1 物理模型简化 | 第38-39页 |
3.5.2 数学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3.5.3 非齐次稳态导热计算 | 第40-41页 |
3.5.4 齐次非稳态导热计算 | 第41-42页 |
3.5.5 阀盖及滴水盘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低温阀门温度场及露霜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 第44-56页 |
4.1 低温阀门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44-48页 |
4.1.1 温度场数值模拟方程 | 第44-45页 |
4.1.2 温度场数值模拟过程 | 第45-47页 |
4.1.3 结果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4.2 滴水盘露霜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 第48-55页 |
4.2.1 霜层生长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4.2.2 相关控制方程及计算公式 | 第49-51页 |
4.2.3 滴水盘物理模型 | 第51页 |
4.2.4 模拟流程 | 第51-52页 |
4.2.5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低温球阀低温试验 | 第56-60页 |
5.1 低温球阀温度测试试验 | 第56-58页 |
5.1.1 低温试验的目的及内容 | 第56-57页 |
5.1.2 低温试验系统及流程 | 第57-58页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1 结论 | 第60页 |
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