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产业布局演变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论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0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1-2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25-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论文结构 | 第28-30页 |
第2章 城市产业布局相关理论 | 第30-57页 |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 第30-35页 |
·城市的概念 | 第30-32页 |
·城市的功能 | 第32-33页 |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33-35页 |
·产业布局与城市产业布局 | 第35-41页 |
·产业布局的内涵 | 第35-37页 |
·产业布局的模式与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城市产业布局及其基本特征 | 第40-41页 |
·城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发展理论 | 第41-51页 |
·区位理论 | 第41-43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43-44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44-45页 |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 第45-46页 |
·集聚与集群理论 | 第46-47页 |
·产业升级理论 | 第47-49页 |
·政府规划与引导机制 | 第49-51页 |
·城市产业布局的作用与影响 | 第51-57页 |
·产业布局与城市经济发展 | 第51-53页 |
·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 | 第53-54页 |
·产业布局与城市生态环境 | 第54-55页 |
·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 第55-57页 |
第3章 长春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演变 | 第57-84页 |
·自然经济发展与城市产业布局的初步形成 | 第57-62页 |
·移民垦殖与东北近代城市发展 | 第57-59页 |
·长春城市空间雏形的产生 | 第59-61页 |
·自然经济主导下的城市产业布局特征 | 第61-62页 |
·殖民经济与城市产业的分散布局 | 第62-67页 |
·东北交通革命与殖民经济 | 第62-65页 |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下的城市产业布局特征 | 第65-67页 |
·伪满统治与城市产业的集中布局 | 第67-71页 |
·伪满时期的长春城市定位 | 第67-68页 |
·伪满规划建设与长春近代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 第68-70页 |
·伪满统治下的城市产业布局特征 | 第70-71页 |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重工业布局与基地建设 | 第71-77页 |
·现代工业发展与城市职能的转变 | 第72-73页 |
·重工业基地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 | 第73-75页 |
·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城市产业布局特征 | 第75-77页 |
·改革开放后的产业调整与布局优化 | 第77-84页 |
·产业布局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 | 第77-79页 |
·城市发展区域化与城市产业的迁移与扩散 | 第79-81页 |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城市产业布局特征 | 第81-84页 |
第4章 长春市产业布局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84-113页 |
·产业布局的现状 | 第84-98页 |
·长春市产业总体特征 | 第84-89页 |
·长春市产业布局特征 | 第89-96页 |
·长东北开发开放与长春市产业布局新动态 | 第96-98页 |
·产业布局的主要问题 | 第98-109页 |
·城市产业发展不足 | 第98-101页 |
·产业空间发展不均衡 | 第101-104页 |
·中心城区与外围县市产业发展不均衡 | 第104-106页 |
·区际产业协调性不强 | 第106-109页 |
·长春市产业布局的发展趋势 | 第109-113页 |
·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体转换 | 第109-110页 |
·发展方式转变 | 第110-113页 |
第5章 长春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演变机制 | 第113-153页 |
·因子促生与传导机制 | 第113-122页 |
·资源地域组合 | 第113-116页 |
·交通区位优势 | 第116-120页 |
·“外力”开发 | 第120-122页 |
·要素集聚与扩散机制 | 第122-129页 |
·集聚经济与规模扩张 | 第122-125页 |
·扩散辐射与空间转移 | 第125-126页 |
·集聚扩散与布局调整 | 第126-129页 |
·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制 | 第129-135页 |
·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产业布局演变的互动机制 | 第129-131页 |
·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产业布局演变 | 第131-132页 |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产业布局演变趋势 | 第132-135页 |
·政府规划与引导机制 | 第135-153页 |
·城市规划与长春市产业布局演变 | 第135-143页 |
·政府投资与城市产业的基地布局 | 第143-148页 |
·政策调控与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 | 第148-153页 |
第6章 长春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战略及具体对策 | 第153-186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背景 | 第153-159页 |
·区域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 第153-154页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 | 第154-156页 |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产业布局的调整 | 第156-157页 |
·东北地区产业布局体系的重构 | 第157-158页 |
·吉林省自身的需要 | 第158-159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战略 | 第159-162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 第160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总体思路 | 第160-161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战略重点 | 第161-162页 |
·城市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政策 | 第162-166页 |
·总量扩张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 第163-164页 |
·产业链条延伸与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 | 第164-165页 |
·科技化与生态化的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 第165-166页 |
·城市产业空间的功能整合与协调策略 | 第166-169页 |
·新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的统一 | 第166页 |
·一汽与城市产业功能空间的协调 | 第166-167页 |
·开发区之间的产业协调与功能整合 | 第167-169页 |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主要对策 | 第169-175页 |
·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强化 | 第169-171页 |
·城乡产业分工体系的完善 | 第171-172页 |
·县域产业增长极的培育 | 第172-173页 |
·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 第173-174页 |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政策的制定 | 第174-175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区际协调措施 | 第175-180页 |
·长春市在全国产业地域空间中的功能定位 | 第176页 |
·长春市与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之间的产业协调 | 第176-178页 |
·长春市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 第178-180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支撑体系建设 | 第180-186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基础设施支撑 | 第180-181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规划发展支撑 | 第181-182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软环境建设支撑 | 第182-183页 |
·城市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的生态环境支撑 | 第183-18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86-190页 |
·主要结论 | 第186-189页 |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9-190页 |
·创新之处 | 第189页 |
·不足之处 | 第189-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203-204页 |
致谢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