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多电平逆变器概述 | 第14-16页 |
1.3 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 第16-20页 |
1.4 同步控制 | 第20-22页 |
1.4.1 传统电网的同步控制 | 第20-21页 |
1.4.2 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同步控制 | 第21-22页 |
1.5 漏电流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5.1 光伏并网系统漏电流问题 | 第22-24页 |
1.5.2 漏电流抑制方法 | 第24-28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三电平逆变器单元控制研究 | 第30-59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微电网逆变器主电路及设计 | 第30-35页 |
2.2.1 逆变器主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 第30-32页 |
2.2.2 LC滤波器参数设计 | 第32-35页 |
2.3 三电平逆变器SVPWM及中点电位控制 | 第35-41页 |
2.3.1 空间矢量调制 | 第35-39页 |
2.3.2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 第39-41页 |
2.4 NPC三电平逆变器建模 | 第41-44页 |
2.5 解耦控制 | 第44-46页 |
2.6 电压电流双闭环调节器设计 | 第46-55页 |
2.6.1 系统阻抗 | 第46-47页 |
2.6.2 双闭环调节器的设计 | 第47-53页 |
2.6.3 虚拟电阻法 | 第53-55页 |
2.7 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55-58页 |
2.7.1 仿真验证 | 第55-57页 |
2.7.2 实验验证 | 第57-5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双模式逆变器多机并联功率控制研究 | 第59-90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电流下垂控制 | 第59-63页 |
3.2.1 电流下垂控制原理 | 第59-62页 |
3.2.2 电流下垂控制与功率下垂控制对比 | 第62-63页 |
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63-67页 |
3.4 基于自适应电流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 | 第67-70页 |
3.4.1 多台逆变器并联按其容量分担负荷的条件 | 第67-68页 |
3.4.2 系统阻抗对电流精确分配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3 自适应电流下垂控制 | 第69-70页 |
3.5 本地同步控制的研究 | 第70-73页 |
3.5.1 本地同步控制 | 第70-72页 |
3.5.2 本地同步控制仿真验证 | 第72-73页 |
3.6 多机逆变器并联组网运行仿真验证 | 第73-79页 |
3.6.1 两台相等容量逆变器并联运行仿真验证 | 第74-76页 |
3.6.2 两台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运行仿真验证 | 第76-79页 |
3.7 并联组网运行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79-89页 |
3.7.1 单台逆变器带载独立运行实验 | 第80-81页 |
3.7.2 即插即用控制实验 | 第81-83页 |
3.7.3 两台同等容量逆变器并联组网运行实验 | 第83-85页 |
3.7.4 两台不同容量逆变器并联组网运行实验 | 第85-8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非隔离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 | 第90-112页 |
4.1 引言 | 第90-91页 |
4.2 改进型LCL滤波器 | 第91-93页 |
4.3 基于独立分裂电容的漏电流抑制方法 | 第93-97页 |
4.3.1 漏电流抑制原理分析 | 第93-95页 |
4.3.2 独立分裂电容容值的选取 | 第95页 |
4.3.3 独立分裂电容结构对漏电流的影响 | 第95-97页 |
4.4 改变调制方式的漏电流抑制方法 | 第97-103页 |
4.5 仿真验证 | 第103-107页 |
4.6 实验验证 | 第107-11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5章 微电网与大电网主动同步控制 | 第112-127页 |
5.1 引言 | 第112页 |
5.2 被动同步控制实现条件 | 第112-117页 |
5.3 主动同步控制方案 | 第117-121页 |
5.3.1 滑差信号的检测 | 第117-119页 |
5.3.2 主动同步调节 | 第119-121页 |
5.4 仿真与实验 | 第121-126页 |
5.4.1 仿真验证 | 第121-123页 |
5.4.2 实验验证 | 第123-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结论 | 第127-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