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 第18-58页 |
1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1.1 适应 | 第18-19页 |
1.2 心理社会适应 | 第19页 |
1.3 D型人格 | 第19页 |
2 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文献回顾 | 第19-33页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第19-20页 |
2.2 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3 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文献的检索结果 | 第20-22页 |
2.4 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文献解读与分析 | 第22-33页 |
3 D型人格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文献回顾 | 第33-45页 |
3.1 D型人格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文献检索结果 | 第34-41页 |
3.2 D型人格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文献分析与解读 | 第41-44页 |
3.3 D型人格与冠心病预后相关的机制分析 | 第44-45页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45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4.2 研究意义 | 第45页 |
5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第45-52页 |
5.1 操作性定义 | 第45-46页 |
5.2 理论依据 | 第46-50页 |
5.3 理论框架 | 第50-52页 |
6 技术路线 | 第52-58页 |
第二部分 中青年AMI患者的D型人格分布及其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量性研究 | 第58-87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58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58-6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58-59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59-61页 |
2.3 样本量的计算 | 第61-62页 |
2.4 数据收集方法 | 第62页 |
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2页 |
2.6 质量控制及伦理原则 | 第62-63页 |
3 结果 | 第63-80页 |
3.1 中青年AMI患者一般资料 | 第63-65页 |
3.2 中青年AMI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变量得分 | 第65页 |
3.3 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80页 |
4 讨论 | 第80-87页 |
4.1 本组中青年AMI患者的人口学基线情况分析 | 第80-81页 |
4.2 本组中青年AMI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有待提升 | 第81-82页 |
4.3 本组中青年AMI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82-85页 |
4.4 对构建促进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的启示 | 第85-87页 |
第三部分 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质性研究 | 第87-104页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7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87-8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8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87-8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89-101页 |
3.1 受访者一般资料 | 第89-90页 |
3.2 访谈结果 | 第90-101页 |
4 讨论 | 第101-104页 |
第四部分 D型人格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的初步构建 | 第104-108页 |
1 D型人格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的构建 | 第104页 |
2 D型人格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干预模式的阐述 | 第104-108页 |
2.1 干预目标 | 第104页 |
2.2 干预方式 | 第104-105页 |
2.3 干预应针对促进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关键因素 | 第105-108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8页 |
2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08-109页 |
2.1 研究视角新颖 | 第108-109页 |
2.2 丰富理论内涵 | 第109页 |
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7页 |
综述 | 第127-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附录 | 第140-176页 |
附录A 中青年AMI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检索策略 | 第140-142页 |
附录B 英文质性研究文献分析表 | 第142-144页 |
附录C 英文量性研究文献分析表 | 第144-157页 |
附录D 中文文献分析表 | 第157-164页 |
附件E META整合培训证书 | 第164-165页 |
附件F 量性研究知情同意书 | 第165-166页 |
附件G 质性研究知情同意书 | 第166-167页 |
附件H 测量问卷 | 第167-176页 |
个人简历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