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序言第11-21页
 一、模型药山楂叶总黄酮的概述第12-14页
 二、本实验中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第14-19页
 三、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的内容第19-21页
第一章: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的制备第21-88页
 第一部分:实验方法第21-41页
  1. 仪器与试药第21-22页
   ·仪器第21页
   ·药品与试剂第21-22页
  2. 含量测定方法第22-38页
   ·可见光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2-28页
   ·含量测定以及稳定性考察第28-32页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2-37页
   ·含量测定方法第37-38页
  3. 释放度测定方法第38-39页
   ·溶出介质的选择第38-39页
   ·可见分光光度法第39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39页
  4.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第39-40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第40页
   ·显色稳定性第40-41页
 第二部分: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系统的制备第41-67页
  1. 自微乳化处方的确定第41-60页
   ·初步筛选处方(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第41-49页
   ·自微乳化处方中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KM)的确定第49-55页
   ·自微乳化体系各成分的量与载药量的关系的考察第55-56页
   ·油相的量的选择第56-57页
   ·自微乳化处方的物理稳定性考察第57-58页
   ·自微乳化处方的选择第58-59页
   ·载药量的确定第59-60页
  2.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体系的制备第60-65页
   ·自微乳化体系的制备工艺第60-61页
   ·影响自微乳化体系粒径的因素的考察第61-6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5-67页
   ·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的选择第65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体系的确定第65-67页
 第三部分: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制备的研究第67-88页
  1.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的制备第67-69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的处方与制备第67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的质量控制第67-69页
  2.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制备的研究第69-85页
   ·包衣液的配制第69页
   ·包衣滴丸的制备第69-70页
   ·影响释放度的因素第70-77页
   ·均匀设计处方优化第77-83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的释药特性第83-85页
  3. 山楂叶总黄酮在自微乳化滴丸中物理状态的考察(DSC 分析)第85-87页
   ·自微乳化滴丸的制备第85页
   ·空白自微乳化滴丸的制备第85页
   ·物理混合物的制备第85页
   ·DSC实验第85-86页
   ·DSC结果第86-87页
  4. 小结与讨论第87-88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制备的研究第87页
   ·影响释放的因素考察及优化第87-88页
第二章: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第88-101页
 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88页
   ·仪器第88页
   ·药品和试剂第88页
 2.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的制备第88-89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滴丸的制备第88-89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的制备第89页
 3.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89-92页
   ·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第89页
   ·色谱条件第89-90页
   ·血桨样品处理与测定方法第90页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90-91页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考察第91-92页
   ·回收率考察第92页
   ·精密度考察第92页
 4.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第92-99页
   ·实验动物第92页
   ·服药方案第92-93页
   ·血样的采集与处理第93页
   ·蛋白溶剂的选择第93-95页
   ·数据处理第95-99页
 5. 小结与讨论第99-101页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体内实验滴丸的制备第99页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第99-100页
   ·建立了滴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第100页
   ·隔室模型及各药动学参数的确定第100-101页
全文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葛根素自微乳化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独子藤中木栓烷型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