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各种类型的金属腐蚀论文

杂质对超临界CO2输送管线X65钢腐蚀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论文创新点摘要第9-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立题意义第19页
    1.2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及应用第19-21页
    1.3 国内外CO_2输送管线建设现状第21-23页
    1.4 国内外CO_2输送管线腐蚀研究现状第23-37页
        1.4.1 超临界CO_2的特性第23-24页
        1.4.2 含杂质超临界CO_2流体的潜在腐蚀性第24-28页
        1.4.3 超临界CO_2输送管线腐蚀的影响因素第28-35页
        1.4.4 超临界CO_2输送管线腐蚀预测第35-36页
        1.4.5 存在的科学问题第36-37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超临界CO_2流体相行为热力学研究第39-66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热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9-42页
    2.3 CO_2-H_2O互溶度热力学模型计算与评价第42-52页
        2.3.1 状态方程和逸度系数第42-46页
        2.3.2 标准平衡常数和平均偏摩尔体积第46-47页
        2.3.3 CO_2-H_2O互溶度热力学模型求解与评价第47-52页
    2.4 环境因素对CO_2流体相行为的影响第52-53页
    2.5 杂质对CO_2流体相行为和水相化学性质的影响第53-64页
        2.5.1 杂质对水相析出的影响第53-56页
        2.5.2 杂质对水相化学性质的影响第56-64页
    2.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三章 水饱和超临界CO_2体系中杂质对X65 钢腐蚀的影响第66-87页
    3.1 引言第66页
    3.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3.2.1 实验材料和预处理第66-67页
        3.2.2 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第67-69页
        3.2.3 腐蚀产物膜表面表征第69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9-86页
        3.3.1 腐蚀速率和腐蚀影响因子第69-70页
        3.3.2 宏观腐蚀形貌第70-71页
        3.3.3 XRD分析第71-74页
        3.3.4 腐蚀膜SEM形貌观察和EDS分析第74-78页
        3.3.5 含杂质超临界CO_2体系X65 钢腐蚀机制第78-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水饱和超临界CO_2体系中杂质之间协同效应对X65 钢腐蚀的影响第87-103页
    4.1 引言第87页
    4.2 实验方法第87-88页
        4.2.1 实验材料和预处理第87页
        4.2.2 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第87-88页
        4.2.3 腐蚀产物膜表面表征第88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8-101页
        4.3.1 腐蚀速率、腐蚀影响因子和协同作用影响因子第88-91页
        4.3.2 宏观腐蚀形貌第91-92页
        4.3.3 O_2和H_2S之间的协同效应第92-94页
        4.3.4 O_2和SO_2之间的协同效应第94-96页
        4.3.5 O_2、H_2S和 SO_2之间的协同效应第96-99页
        4.3.6 杂质之间协同效应的腐蚀催化作用机制第99-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含NO_2杂质的水饱和超临界CO_2体系中X65钢腐蚀膜特性和腐蚀形态演化第103-121页
    5.1 引言第103页
    5.2 实验方法第103-105页
        5.2.1 实验材料和预处理第103-104页
        5.2.2 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第104-105页
        5.2.3 腐蚀产物膜表面表征第105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5-119页
        5.3.1 杂质交互作用对腐蚀速率、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的影响第105-112页
        5.3.2 水饱和超临界CO_2-NO_2-O_2-SO_2-H_2S体系X65钢的长周期腐蚀行为第112-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超临界CO_2-H_2O-O_2-H_2S-SO_2体系中含水量对X65钢腐蚀的影响第121-134页
    6.1 引言第121-122页
    6.2 实验方法第122-123页
        6.2.1 实验材料和预处理第122页
        6.2.2 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第122-123页
        6.2.3 腐蚀产物膜表面表征第123页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23-133页
        6.3.1 含水量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123-124页
        6.3.2 腐蚀产物膜形貌观察和EDS分析第124-129页
        6.3.3 腐蚀产物膜化学成分分析第129-132页
        6.3.4 含水量对X65钢腐蚀机制的影响第132-133页
    6.4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第七章 结论第134-136页
展望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1页
附录第151-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5-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作者简介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卤化银光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深水双梯度钻井油基钻井液两相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