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与各国政府的关系论文

新世纪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引言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1.研究背景第9页
        2.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0-14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6页
        1.研究方法第15页
        2.创新点第15-16页
一、跨文化传播及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历史脉络第16-24页
    (一)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第16-19页
        1.文化传播的内涵界定第16-17页
        2.跨文化传播的内涵及其理论架构第17-19页
    (二)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历史脉络第19-24页
        1.17-18世纪中叶德国兴起第一次中华文化热第19-20页
        2.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否定和排斥中华文化之势兴盛第20-21页
        3.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东学西渐”进入第二个高潮第21-22页
        4.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末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机制的新探索第22-24页
二、新世纪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第24-38页
    (一)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基本现状第24-28页
        1.对德文化传播战略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布局第24-25页
        2.对德文化传播的机制与内容越加多元丰富第25-27页
        3.对德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发展第27-28页
    (二)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面临的困境第28-38页
        1.部分德国民众对中华文化表现形式存在惰性认知第28-32页
        2.部分德国民众对中国形象存在消极“文化定势”第32-35页
        3.中华文化对德国传播面临着“文化逆差”困境第35-38页
三、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困境存在的原因分析第38-48页
    (一)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差异是影响中国对德文化传播的核心问题第38-40页
    (二)文化冲突是中德跨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碍第40-42页
    (三)西方“话语权”优势是中华文化入德的“防火墙”第42-44页
    (四)中华文化及传播“弱势”地位直接影响中华文化走出去第44-48页
四、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战略重构第48-64页
    (一)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速文化融合第48-51页
        1.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加速中德文化融合发展第48-50页
        2.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推进中德文明对话第50-51页
    (二)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增强德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机会第51-56页
        1.搭建多元传播平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第51-53页
        2.充分挖掘中德两国的市场资源,构筑相互开放的文化传播格局第53-56页
    (三)打造代表中国文化的品牌与符号,改变德国民众的“文化定势”第56-59页
        1.打造中华文化品牌,展示中华文化内在魅力第56-57页
        2.弘扬中华文化符号,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第57-59页
    (四)创新中华文化传播机制,提升传播能力第59-64页
        1.调整跨文化传播主导思想,创新话语体系第59-60页
        2.改革文化传播管理体制,增强文化传播的时效性第60-61页
        3.加强文化与科技结合,提升跨文化传播技术水准第61-62页
        4.坚持“走出去”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第67-71页
后记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清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国家形象纪录片创作论--以2012-2018年央视出品纪录片为例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的情境导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