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的研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 | 第9-11页 |
1.2.2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4页 |
2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 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 | 第15页 |
2.3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特征 | 第15-17页 |
2.4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17页 |
3 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 第17-22页 |
3.1 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 第18-20页 |
3.2 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3.2.1 产业结构偏重 | 第20-21页 |
3.2.2 生态环境建设制度体系薄弱 | 第21页 |
3.2.3 公众参与不足 | 第21-22页 |
4 国内外部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先进经验借鉴 | 第22-30页 |
4.1 国外部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先进经验 | 第22-25页 |
4.1.1 新加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 第22-23页 |
4.1.2 巴西生态之都建设 | 第23-24页 |
4.1.3 美国伯克利生态城市建设 | 第24-25页 |
4.2 国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先进经验 | 第25-28页 |
4.2.1 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 第25-26页 |
4.2.2 伊春市生态环境建设 | 第26-27页 |
4.2.3 厦门城中村生态建设实践 | 第27-28页 |
4.3 先进经验启示 | 第28-30页 |
4.3.1 科学规划布局 | 第28页 |
4.3.2 强化生态卫生工程建设 | 第28-29页 |
4.3.3 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 第29页 |
4.3.4 优化城市交通布局 | 第29页 |
4.3.5 发展生态农业,倡导生态文化 | 第29页 |
4.3.6 重视公众参与 | 第29-30页 |
5 推动太原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和路径 | 第30-35页 |
5.1 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 | 第30页 |
5.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 | 第30-31页 |
5.3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 第31-32页 |
5.4 提升科技水平 | 第32页 |
5.5 强化中心工作 | 第32-33页 |
5.5.1 系统治理空气、垃圾和水污染 | 第32-33页 |
5.5.2 大力实施绿地建设工程 | 第33页 |
5.6 充分运用市场化工具 | 第33-34页 |
5.7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