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银行间存款竞争对银行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动因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存款竞争与影子银行的理论界定 | 第16-23页 |
2.1 存款竞争的度量 | 第16-20页 |
2.1.1 竞争的几种度量方法 | 第16-19页 |
2.1.2 衡量存款竞争的Lerner指数 | 第19-20页 |
2.2 影子银行的理论界定 | 第20-23页 |
2.2.1 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 | 第20-21页 |
2.2.2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界定 | 第21页 |
2.2.3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特点 | 第21-23页 |
3. 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影响的机理 | 第23-36页 |
3.1 我国银行业存款竞争程度的现状分析 | 第23-24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模式 | 第24-32页 |
3.2.1 理财产品 | 第25-26页 |
3.2.2 信托贷款 | 第26-28页 |
3.2.3 委托贷款 | 第28-29页 |
3.2.4 同业代付 | 第29-30页 |
3.2.5 买入返售 | 第30-32页 |
3.3 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32-36页 |
4 存款竞争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8页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36页 |
4.2 变量的选取 | 第36-39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6-38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8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8-39页 |
4.3 实证模型的设定与分析 | 第39-48页 |
4.3.1 模型设定 | 第39-40页 |
4.3.2 描述性统计 | 第40页 |
4.3.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40-42页 |
4.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8-5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2.1 商业银行应坚持负债多元化 | 第48-49页 |
5.2.2 商业银行应发展金融创新 | 第49-50页 |
5.2.3 商业银行应坚持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 | 第50页 |
5.2.4 监管部门应完善银行准入和退出制度 | 第50-51页 |
5.2.5 监管部门应实行适度监管与差别监管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