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 1.2 因瓦合金的分类及特性 | 第13-14页 | 
| 1.3 因瓦合金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3.1 因瓦合金膨胀性与磁性能的研究 | 第14-17页 | 
| 1.3.2 因瓦合金焊接性能的研究 | 第17-18页 | 
| 1.3.3 因瓦合金的制备 | 第18页 | 
| 1.3.4 因瓦合金的发展方向 | 第18-19页 | 
| 1.4 Fe-36Ni合金强化方法 | 第19-25页 | 
| 1.4.1 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 | 第19-22页 | 
| 1.4.2 形变强化 | 第22页 | 
| 1.4.3 细晶强化 | 第22-23页 | 
| 1.4.4 亚结构强化 | 第23-25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 1.5.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 2.1 Fe-Ni二元合金相图 | 第26-27页 | 
| 2.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 2.3 实验方案 | 第27-29页 | 
| 2.4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9-34页 | 
| 2.4.1 光学显微镜分析 | 第29-30页 | 
| 2.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30-31页 | 
| 2.4.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1-32页 | 
| 2.4.4 电子探针分析 | 第32页 | 
| 2.4.5 热膨胀系数的测试 | 第32页 | 
| 2.4.6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32-33页 | 
| 2.4.7 显微硬度的测试 | 第33-34页 | 
| 第3章 Fe-36Ni合金单道次压缩热模拟研究 | 第34-42页 | 
| 3.1 合金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 第34-35页 | 
| 3.2 热变形参数对组织演变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3 本构方程的建立 | 第37-40页 | 
| 3.3.1 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3.2 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4 高温塑性变形抗力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热轧与固溶处理对Fe-36N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42-55页 | 
| 4.1 Fe-36Ni合金膨胀系数的测定 | 第42-43页 | 
| 4.2 热轧与固溶处理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3-45页 | 
| 4.3 固溶处理对合金热轧板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45-47页 | 
| 4.4 固溶处理对退火孪晶的影响 | 第47-49页 | 
| 4.5 热轧与固溶处理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54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异步热轧与固溶处理对Fe-36Ni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55-93页 | 
| 5.1 异速比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5-74页 | 
| 5.1.1 异速比对板厚方向组织梯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1.2 异速比对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56-60页 | 
| 5.1.3 异速比对退火孪晶演变的影响 | 第60-66页 | 
| 5.1.4 异速比对微观织构的影响 | 第66-74页 | 
| 5.2 异速比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4-77页 | 
| 5.2.1 异速比对沿板厚方向显微硬度值的影响 | 第74-75页 | 
| 5.2.2 异速比对强塑性的影响 | 第75-76页 | 
| 5.2.3 合金拉伸断口形貌及成分分析 | 第76-77页 | 
| 5.3 固溶处理对异速比为1.1热轧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77-84页 | 
| 5.3.1 异速比为1.1的显微组织 | 第77-81页 | 
| 5.3.2 异速比为1.1的力学性能 | 第81-84页 | 
| 5.4 固溶处理对异速比为1.2热轧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84-91页 | 
| 5.4.1 异速比为1.2的显微组织 | 第84-88页 | 
| 5.4.2 异速比为1.2的力学性能 | 第88-9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