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1 引言 | 第12-22页 |
| 1.1 大豆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 第12页 |
| 1.2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 1.2.1 大豆的应用 | 第12-13页 |
| 1.2.2 大豆的种植分布、产量及进出口情况 | 第13-14页 |
| 1.2.3 我国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1.3 国内外化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1.4 作物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 | 第16页 |
|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应用 | 第16-20页 |
| 1.5.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 第16-17页 |
| 1.5.2 三碘苯甲酸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17页 |
| 1.5.3 硝酸稀土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 1.5.4 亚硫酸氢钠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 1.5.5 2-N,N-二乙氨基乙基乙酸酯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1.7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2-31页 |
| 2.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 | 第22页 |
| 2.2 田间设计、调节剂喷施及取样时间 | 第22-24页 |
| 2.2.1 田间区域设计 | 第22页 |
| 2.2.2 大豆生育期划分 | 第22-23页 |
| 2.2.3 供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名称、配置及喷施时间 | 第23页 |
| 2.2.4 取样时间 | 第23-24页 |
| 2.3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 2.3.1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 2.3.2 试剂与配置方法 | 第24-25页 |
| 2.4 大豆产量性状的测定 | 第25-26页 |
| 2.4.1 大豆生长性状的测定 | 第25页 |
| 2.4.2 大豆产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 2.5 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6-29页 |
| 2.5.1 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页 |
| 2.5.2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 2.5.3 脂肪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 2.5.4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2.6 显微形态结构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 2.6.1 透射电镜超薄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 2.6.2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30页 |
| 2.7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30-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 | 第31-33页 |
| 3.1.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性状的影响 | 第31页 |
| 3.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 | 第33-42页 |
| 3.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3页 |
| 3.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2.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4-36页 |
| 3.2.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 3.2.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9-42页 |
|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子粒显微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42-45页 |
| 3.3.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子粒鼓粒期(R6期)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3.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子粒生理成熟期(R7期)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 3.3.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子粒成熟期(R8期)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 讨论 | 第45-50页 |
| 4.1 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规律 | 第45-46页 |
| 4.2 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的生理指标的影响规律 | 第46-48页 |
| 4.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的调控 | 第46页 |
| 4.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3 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子粒亚显微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 | 第48-49页 |
| 4.4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的改进 | 第49页 |
| 4.5 后续研究 | 第49-50页 |
| 5 结论 | 第50-52页 |
| 5.1 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50页 |
| 5.2 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5.3 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贮藏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图版 | 第59-70页 |
| 附录 | 第70-73页 |
| 英文附录 | 第73-7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