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研究状况第10-13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第10-11页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3页
    1.4 论文研究方法第13页
    1.5 论文可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3-15页
2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第15-21页
    2.1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第15-16页
    2.2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6-19页
        2.2.1 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利益思想第16页
        2.2.2 中世纪神权下的利益思想第16-17页
        2.2.3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利益思想第17-19页
    2.3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第19-21页
3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21-33页
    3.1 物质利益思想的酝酿时期第21-23页
        3.1.1 莱茵初期对利益问题的初步接触第21页
        3.1.2 莱茵中期对物质利益与国家及法律关系的探讨第21-22页
        3.1.3 莱茵后期对利益问题的理性认识第22-23页
    3.2 物质利益思想的形成时期第23-30页
        3.2.1 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使马克思思想发生变化第23-24页
        3.2.2 对国民经济学的考察,将物质利益理解为阶级对立的关系第24页
        3.2.3 对市民经济的考察,认识到私人利益交往构成市民社会基础第24-25页
        3.2.4 对市民社会内涵考察,认识到物质生产活动是历史的发源地第25-26页
        3.2.5 马克思对物质利益发生发展的考察研究,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矛盾第26-28页
        3.2.6 共同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矛盾对立,为国家观念奠定了基础第28-30页
    3.3 物质利益思想的成熟时期第30-33页
        3.3.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交换关系的研究,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第30-31页
        3.3.2 对私有制经济利益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第31-33页
4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3-42页
    4.1 物质利益概念的一般规定第33-35页
        4.1.1 物质利益来源于需要,但需要不是物质利益第33-34页
        4.1.2 所有制来源于物质利益关系,但机制不同于物质利益第34页
        4.1.3 实践促进了物质利益的形成,但物质利益离不开分配环节第34-35页
    4.2 物质利益决定其他利益关系第35-37页
        4.2.1 物质利益决定政治利益第35-36页
        4.2.2 物质利益决定精神文化利益第36-37页
        4.2.3 私人利益决定集团利益和共同利益第37页
    4.3 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第37-42页
        4.3.1 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第37-38页
        4.3.2 社会基本矛盾关系实质是物质利益矛盾关系的表现第38-39页
        4.3.3 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通过调适物质利益关系而实现第39-40页
        4.3.4 和谐的共同利益是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的价值追求第40-42页
5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2-49页
    5.1 马克思利益分析法为我们把握社会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范式第42-44页
        5.1.1 利益分析法对人类社会发展更具深度认识第42页
        5.1.2 利益分析法有利于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矛盾第42-43页
        5.1.3 利益分析法为党的政策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第43页
        5.1.4 利益分析法对党调适外交政策具有导向作用第43-44页
    5.2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对构建新型社会关系具有指导价值第44-46页
        5.2.1 人的自我和谐,是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基础第44页
        5.2.2 人与人的和谐,构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第44-45页
        5.2.3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第45-46页
    5.3 马克思物质利益思想对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启迪意义第46-49页
        5.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是人类对物质利益需要的必然第46-47页
        5.3.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共同利益思想的时代价值第47-49页
6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满族说部的萨满神迹研究
下一篇:阿尔都塞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