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暂态稳定的机理和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1.2.2 UPFC工程简介 | 第11-12页 |
1.2.3 UPFC建模方法 | 第12-13页 |
1.2.4 UPFC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1.2.5 UPFC的协调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考虑实际拓扑的UPFC五端功率注入模型 | 第17-35页 |
2.1 UPFC的结构和原理 | 第17-21页 |
2.1.1 UPFC的结构 | 第17-19页 |
2.1.2 UPFC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2 五端UPFC稳态模型 | 第21-27页 |
2.2.1 五端UPFC功率注入模型及数学原理 | 第21-23页 |
2.2.2 基于PSASP的五端UPFC稳态模型 | 第23-25页 |
2.2.3 五端UPFC模型的稳态仿真 | 第25-27页 |
2.3 五端UPFC暂态模型 | 第27-33页 |
2.3.1 五端UPFC暂态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2.3.2 基于PSASP的五端UPFC暂态模型 | 第29-30页 |
2.3.3 五端UPFC模型的暂态仿真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UPFC对实际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研究 | 第35-55页 |
3.1 含UPFC的暂态稳定分析原理 | 第35-41页 |
3.1.1 暂态稳定计算原理 | 第35-37页 |
3.1.2 UPFC四种控制模式原理 | 第37-40页 |
3.1.3 控制模式可选的UPFC暂态模型 | 第40-41页 |
3.2 UPFC对江苏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 | 第41-46页 |
3.2.1 未安装UPFC江苏电网暂态稳定分析 | 第41-44页 |
3.2.2 安装UPFC江苏电网暂态稳定分析 | 第44页 |
3.2.3 安装UPFC前后的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3.3 UPFC不同控制模式对江苏电网暂态稳定的影响 | 第46-53页 |
3.3.1 定功率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 第46-48页 |
3.3.2 移相调节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 第48-49页 |
3.3.3 阻抗补偿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 第49-50页 |
3.3.4 电压调节控制模式的暂态稳定分析 | 第50-51页 |
3.3.5 UPFC控制模式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 第55-69页 |
4.1 系统安全稳定评价指标 | 第55-59页 |
4.1.1 大系统暂态稳定协调控制思路 | 第55-56页 |
4.1.2 静态安全量化指标 | 第56-58页 |
4.1.3 暂态稳定量化指标 | 第58-59页 |
4.1.4 系统综合评价指标 | 第59页 |
4.2 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 第59-63页 |
4.2.1 预防控制和系统静态安全 | 第59-60页 |
4.2.2 考虑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控制策略 | 第60-62页 |
4.2.3 兼顾静态安全的预防性UPFC暂态稳定协调控制策略 | 第62-63页 |
4.3 仿真验证 | 第63-68页 |
4.3.1 系统预想事故分析 | 第63-64页 |
4.3.2 UPFC协调控制策略应用 | 第64-65页 |
4.3.3 控制策略对比分析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 第75-77页 |
附录B | 第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明专利 | 第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