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电气设备及附件论文

基于图像的驾驶员姿态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接触式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9-10页
        1.2.2 非接触式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10-12页
    1.3 本文内容安排及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二章 基于可变形部件模型的驾驶姿态区域检测方法第14-34页
    2.1 驾驶姿态图像集采集第14-16页
        2.1.1 Kaggle驾驶姿态图像集第14-15页
        2.1.2 SEU驾驶姿态图像集第15-16页
    2.2 基于DPM的驾驶姿态区域检测方法第16-26页
        2.2.1 驾驶姿态区域第16-17页
        2.2.2 可变形部件模型理论分析第17-18页
        2.2.3 增强的HOG特征提取第18-21页
        2.2.4 驾驶姿态区域检测模型训练第21-24页
        2.2.5 驾驶姿态区域检测第24-26页
    2.3 其他基于驾驶姿态区域的检测方法第26-29页
        2.3.1 基于HOG特征及SVM分类器的检测方法第26-28页
        2.3.2 基于Haar特征及Adaboost的检测方法第28页
        2.3.3 基于LBP特征及Adaboost的目标检测方法第28-29页
    2.4 实验分析第29-30页
    2.5 驾驶姿态区域图像集构建第30-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全局可变形部件模型特征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34-46页
    3.1 基于全局DPM特征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34-37页
        3.1.1 DPM得分模型第34-36页
        3.1.2 DPM特征提取及分类第36-37页
    3.2 其他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37-42页
        3.2.1 基于肤色特征和RF分类器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37-38页
        3.2.2 基于HOG特征及SVM分类器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38-39页
        3.2.3 基于Gabor特征及SVM分类器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39-40页
        3.2.4 基于LBP特征及SVM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40-42页
    3.3 实验分析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局部可变形部件模型融合特征的驾驶姿态识别方法第46-64页
    4.1 驾驶姿态核心区域检测方法第46-56页
        4.1.1 驾驶姿态核心区域定义第46-47页
        4.1.2 驾驶姿态核心区域DPCA检测第47-54页
        4.1.3 检测性能第54页
        4.1.4 驾驶姿态核心区域图像集构建第54-56页
    4.2 局部DPM融合特征提取第56-58页
        4.2.1 DPM得分模型第56-57页
        4.2.2 DPM融合特征第57-58页
    4.3 分类方法第58-60页
        4.3.1 支持向量机第58-59页
        4.3.2 随机森林第59页
        4.3.3 XGBoost第59-60页
    4.4 实验分析第60-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总结第64页
    5.2 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机械疲劳条件下基于不同模型的热障涂层TGO皱褶行为模拟研究
下一篇:汽车碰撞中人体头部非线性有限元本构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