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 | 第12-13页 |
1.1.1 良性淋巴上皮病损伤病程进展特征:B淋巴细胞增生 | 第12页 |
1.1.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浸润与增殖 | 第12-13页 |
1.1.3 良性淋巴上皮病损伤病药物治疗现状 | 第13页 |
1.2 厚朴酚和厚朴醇具有抗炎症和肿瘤的效应 | 第13-15页 |
1.2.1 厚朴酚抗炎症和肿瘤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厚朴醇抗炎症和肿瘤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氢气分子的抗炎症和肿瘤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氢气分子的抗炎症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氢气分子的肿瘤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3 氢气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小结 | 第17-20页 |
第2章 BLEL中MIF基因多态性研究 | 第20-28页 |
引言 | 第2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组织样品 | 第20-21页 |
2.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21页 |
2.1.3 主要分析软件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21-22页 |
2.2.2 血细胞与血浆分离 | 第22页 |
2.2.3 血细胞DNA提取 | 第22-23页 |
2.2.4 MIF基因SNP-173G/C多态性检测 | 第23页 |
2.2.5 血浆中MIF含量检测 | 第23-2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25页 |
2.3.1 BLEL病人组织中MIF含量检测 | 第24页 |
2.3.2 血浆中MIF含量检测 | 第24-25页 |
2.4 讨论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厚朴醇对B淋巴瘤细胞系的药效研究 | 第28-47页 |
引言 | 第2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3.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29-30页 |
3.1.3 主要分析软件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3.2.1 CCK8细胞活性检测 | 第30页 |
3.2.2 细胞周期检测 | 第30-31页 |
3.2.3 凋亡检测 | 第31-32页 |
3.2.4 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凋亡信号通路 | 第32页 |
3.2.5 活性氧自由基检测 | 第32-33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3-42页 |
3.3.1 CCK8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 第33页 |
3.3.2 厚朴醇对IM9和Raji细胞周期影响结果 | 第33-35页 |
3.3.3 厚朴醇对IM9和Raji细胞凋亡影响结果 | 第35-39页 |
3.3.4 凋亡标志蛋白检测 | 第39-40页 |
3.3.5 活性氧自由基检测结果 | 第40-42页 |
3.4 厚朴醇和氢气联用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3.4.1 厚朴醇和氢气联用对IM9细胞细胞活力影响结果 | 第42页 |
3.4.2 厚朴醇和氢气联用对IM9细胞周期影响结果 | 第42-43页 |
3.4.3 厚朴醇和氢气联用对IM9细胞活性氧影响 | 第43-45页 |
3.5 讨论 | 第45-46页 |
3.6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氢分子作用机理探究 | 第47-55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4.1.1 主要使用仪器 | 第48页 |
4.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48-49页 |
4.1.3 主要分析软件 | 第4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4.2.1 胞外电子自旋检测法 | 第49-50页 |
4.2.2 胞外荧光探针检测法 | 第50-5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1-54页 |
4.3.1 胞外电子自旋羟基自由基检测法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4.3.2 胞外荧光探针羟基自由基检测法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4.4 讨论 | 第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