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基于多点触控的数字界面交互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1.2.2 用户心智模型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匹配度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15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撰写安排 | 第16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多点触控的数字界面交互模式研究 | 第19-30页 |
2.1 数字界面交互模式的定义 | 第19-21页 |
2.1.1 数字界面交互模式概述 | 第19-20页 |
2.1.2 基于多点触控的数字界面交互模式概述 | 第20-21页 |
2.2 基于多点触控的数字界面交互模式的特点 | 第21页 |
2.3 基于多点触控的数字界面交互模式的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2.4 多点触控手势的设计研究 | 第22-29页 |
2.4.1 多点触控手势的定义 | 第22-23页 |
2.4.2 多点触控手势交互分析 | 第23-26页 |
2.4.3 多点触控手势在数字界面中的交互优势 | 第26-28页 |
2.4.4 多点触控手势在数字界面中的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用户心智模型研究 | 第30-42页 |
3.1 心智模型的定义与形成 | 第30-31页 |
3.1.1 心智模型的定义 | 第30-31页 |
3.1.2 心智模型的形成 | 第31页 |
3.2 心智模型的分类与特征 | 第31-34页 |
3.2.1 心智模型的分类 | 第31-33页 |
3.2.2 心智模型的特征 | 第33-34页 |
3.3 心智模型的捕获 | 第34页 |
3.4 数字界面交互模式中用户心智模型研究 | 第34-39页 |
3.4.1 心智模型层次分析 | 第34-35页 |
3.4.2 数字界面交互模式中界面信息层次分析 | 第35页 |
3.4.3 交互信息与用户心智模型层次关系研究 | 第35-36页 |
3.4.4 交互模式与用户心智模型映射关系研究 | 第36-39页 |
3.5 多点触控界面中用户心智模型研究 | 第39-40页 |
3.5.1 多点触控界面的基本结构形式 | 第39-40页 |
3.5.2 多点触控界面的交互模式分析 | 第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数字界面交互模式与用户心智模型匹配度评估方法 | 第42-48页 |
4.1 匹配度评估方法研究 | 第42-44页 |
4.1.1 传统评估方法 | 第42-43页 |
4.1.2 传统评估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4.2 匹配度评估维度研究 | 第44-45页 |
4.2.1 传统评估维度 | 第44页 |
4.2.2 多重评估维度 | 第44-45页 |
4.3 基于主观、行为和脑生理的多点触控手势匹配度评估方法 | 第45-47页 |
4.3.1 建立评估维度 | 第45-47页 |
4.3.2 设计评估实验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数字界面交互模式与用户心智模型匹配度评估实验 | 第48-65页 |
5.1 实验一: 捕获用户心智模型 | 第48-55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48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5.1.3 实验被试对象 | 第48-49页 |
5.1.4 实验设计 | 第49-51页 |
5.1.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5.2 实验二: 匹配度评估实验 | 第55-64页 |
5.2.1 实验目的 | 第55-56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5.2.3 实验被试对象 | 第56页 |
5.2.4 实验设计 | 第56-58页 |
5.2.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附录 | 第7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