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1页 |
第2章 松竹梅兰历史简述 | 第11-15页 |
2.1 分别论述 | 第11-15页 |
2.1.1 松 | 第11页 |
2.1.2 竹 | 第11-12页 |
2.1.3 梅 | 第12-13页 |
2.1.4 兰 | 第13-15页 |
第3章 关于松竹梅兰当代雕塑案例分析 | 第15-27页 |
3.1 松竹梅兰当代雕塑案例分析 | 第15-26页 |
3.1.1 作者未知城市雕塑兰花个案分析 | 第15页 |
3.1.2 isa genzken《两朵兰花》个案分析 | 第15-16页 |
3.1.3 文楼《风竹》个案分析 | 第16-17页 |
3.1.4 张永见《后屏风》个案分析 | 第17页 |
3.1.5 冯崇利《墨的泥痕·梅兰竹菊》个案分析 | 第17-18页 |
3.1.6 焦兴涛《墨竹》个案分析 | 第18-19页 |
3.1.7 董书兵《融》个案分析 | 第19页 |
3.1.8 Laurent Martin《lo》个案分析 | 第19-20页 |
3.1.9 邵译农《九枝文》个案分析 | 第20-21页 |
3.1.10 史金淞《五言绝句 五棵树》个案分析 | 第21页 |
3.1.11 史金淞《短松》个案分析 | 第21-22页 |
3.1.12 蔡国强《春夏秋冬》个案分 | 第22-23页 |
3.1.13 张松涛《种植计划》个案分析 | 第23页 |
3.1.14 艾未未 《铁草》个案分析 | 第23-24页 |
3.1.15 郭工《一棵松》个案分析 | 第24-26页 |
3.2 案例整理和结论 | 第26-27页 |
第4章 松竹梅兰在个人创作中的可能 | 第27-31页 |
4.1 个人总结 | 第27页 |
4.1.1 梅兰竹松作为作品的策略 | 第27页 |
4.1.2 以个人为作品主体阐述对于松竹梅兰的经验 | 第27页 |
4.1.3 意识中的“我山我水” | 第27页 |
4.2 我的毕业作品实践 | 第27-31页 |
4.2.1 创作基础 | 第27-28页 |
4.2.2 试验和筹备 | 第28页 |
4.2.3 毕业作品进展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注释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