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一)农地经营组织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二)大农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 第21-37页 |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 (一)土地经营组织 | 第21页 |
| (二)土地规模利用与土地集约利用 | 第21-22页 |
| (三)土地适度规模 | 第22-23页 |
| (四)农户与大农户 | 第23-24页 |
| 二、土地经营组织的发展理论 | 第24-34页 |
| (一)农户组织发展的一般过程 | 第24-27页 |
| (二)大农户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 (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户组织的演变 | 第29-33页 |
| (四)大农户的初步发展 | 第33-34页 |
| 三、大农户可持续发展内涵评价 | 第34-35页 |
| (一)大农户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 第34页 |
| (二)大农户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 | 第34-35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案例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37-45页 |
| 一、案例区的选择及调研内容设计 | 第37-39页 |
| (一)案例区的选择 | 第37-38页 |
| (二)调研内容设计 | 第38-39页 |
| 二、样本农户数据处理 | 第39-42页 |
| (一)具体样本点的选取 | 第39-40页 |
| (二)样本农户分析 | 第40-42页 |
| 三、大、中、小农户规模划分 | 第42-44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大农户可持续发展状态诊断 | 第45-58页 |
| 一、大农户的发展进程 | 第45-48页 |
| 二、大农户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 | 第48-50页 |
| (一)评价体系构建 | 第48-49页 |
| (二)评价指标量化打分 | 第49-50页 |
| (三)结论 | 第50页 |
| 三、影响大农户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50-57页 |
| (一)大农户土地主要来源于短期口头租赁 | 第51-52页 |
| (二)大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施肥用药、科学灌溉技术需求大 | 第52-53页 |
| (三)大农户烘晒条件差、粮仓缺失且售粮压力大 | 第53-55页 |
| (四)大农户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融资困难 | 第55-56页 |
| (五)较高的土地整治率与大农户实际用地需求有偏差 | 第56页 |
| (六)大农户存在化肥农药过度集约问题 | 第56-57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国外大农户的发展及其经验启示 | 第58-67页 |
| 一、国外大农户发展概况 | 第58-63页 |
| (一)日本 | 第58-59页 |
| (二)美国 | 第59-61页 |
| (三)澳大利亚 | 第61-62页 |
| (四)丹麦 | 第62-63页 |
| 二、国外大农户发展启示 | 第63-66页 |
| (一)加强与我国大农户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立法工作 | 第63页 |
| (二)完善的农业金融信贷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63-64页 |
| (三)建立农业合作平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 第64-65页 |
| (四)加强农民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 第65页 |
| (五)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严控化肥农药的使用 | 第65-66页 |
| 三、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大农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67-70页 |
| (一)助力乡村振兴,扶持大农户可持续发展 | 第67页 |
| (二)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破除大农户土地流转障碍 | 第67-68页 |
| (三)加强农技推广,面向大农户推进农业技术服务精准化 | 第68页 |
| (四)鼓励大农户科学烘干与储存粮食,拓宽融资渠道 | 第68-69页 |
| (五)给予大农户专项惠农补贴,鼓励规模化集约用地 | 第69页 |
| (六)土地整治项目应符合大农户实际用地要求 | 第69-70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一、结论 | 第70-71页 |
| 二、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录A:农户土地利用行为调查问卷 | 第77-82页 |
| 附录B: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