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生境、生命与民居--黔西北民居审美文化生态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0-19页
        1.1 国外民居研究概述第10-11页
        1.2 国内民居研究概况第11-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7-19页
    2 论文研究目标及意义、研究方法、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第19-21页
        2.1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9-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页
        2.3 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页
        2.5 创新之处第21页
    3 美的问题:生命的人类学预设第21-27页
        3.1 大众狂欢:真问题与假命题之论第22-24页
        3.2 当代境遇:美问题的人类学转向第24-26页
        3.3 生命出场:人类生命的三个维度第26-27页
    4 本章小节第27-28页
第二章 生命视域下的黔西北山地民居的产生背景与特点第28-54页
    1 生命的物质生态维度:自然环境状况第28-38页
        1.1 自然地理要素第28-31页
        1.2 严寒恶劣的气候条件第31-32页
        1.3 生态环境的脆弱敏感第32-34页
        1.4 黔西北民居建筑的聚落选址类型第34-38页
    2 生命的精神生态维度:人文环境状况第38-47页
        2.1 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人文背景第38-40页
        2.2 农耕为主的生计方式第40-42页
        2.3 混杂融合的民族文化第42-43页
        2.4 依托自然环境的黔西北民居聚落组合形态第43-47页
    3 生命的社会生态维度:社会发展状况第47-52页
        3.1 历史述源和行政区划的大致情况第47-49页
        3.2 双重属性的宗教信仰第49-51页
        3.3 为变所适的辩证思维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第51-52页
    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三章 黔西北民居建筑中人的生物生命满足的物质承载第54-98页
    1 民居:基本需求的物化第54-76页
        1.1 人居环境:人类生态的变迁第54-58页
        1.2 黔西北当代的生态民居第58-72页
        1.3 常规新民居建筑营造类型与手法第72-76页
    2 民居建筑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地域性分析第76-88页
        2.1 民居建筑的地域性因素第76-84页
        2.2 黔西北民居建筑的生态意识分析第84-88页
    3 家园意识:民居建筑的基本功能第88-96页
        3.1 遮风避雨,生命免受不必要的危害第88-90页
        3.2 构筑屏障,生命免受他人的伤害第90-94页
        3.3 私密空间,为生命蒙上撩人的面纱第94-96页
    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四章 黔西北民居建筑中人的精神生命实现的诗意栖居第98-137页
    1 民居聚落生态意向第98-111页
        1.1 民居建筑选址的自然生态意向第98-103页
        1.2 黔西北民居建筑的选址原则与选址方式第103-107页
        1.3 民居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第107-111页
    2 生态思想在民居建筑中的自觉运用第111-122页
        2.1 民居建筑的影响因素与装饰作用第111-113页
        2.2 民居建筑从实用过渡到工艺第113-117页
        2.3 黔西北民居聚落装饰的空间形态布局第117-122页
    3 场所意识:民居建筑的空间意向第122-136页
        3.1 公共场域的构成要素第122-126页
        3.2 民居建筑中场所精神的塑造第126-132页
        3.3 浪漫的还乡和诗意地栖居第132-136页
    4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五章 黔西北民居建筑中人的社会生命记忆的实现路径第137-176页
    1 人居环境:人类生态的社会变迁第137-147页
        1.1 民居建筑文化的社会生境的改变第137-142页
        1.2 演进的社会生境对民居建筑文化的影响第142-144页
        1.3 社会生态中人类的审美智慧第144-147页
    2 信仰实践:民居建筑的社会标示第147-159页
        2.1 人的信仰实践根源第147-151页
        2.2 信仰实践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第151-155页
        2.3 信仰文化与民居建筑的生态关联第155-159页
    3 血缘、地缘与身份——三维一体的记忆“轴心”第159-174页
        3.1 家族记忆第159-165页
        3.2 族群认同第165-169页
        3.3 社会地位第169-174页
    4 本章小结第174-176页
第六章 生命与生态的逻辑环链:黔西北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176-203页
    1 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黔西北民居建筑的保护第176-182页
        1.1 黔西北传统聚落和民居的遗存类型第176-179页
        1.2 变革中的民居建筑的更新和重生第179-182页
    2 黔西北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的再思考第182-192页
        2.1 黔西北民居建筑文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因第182-185页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源起第185-190页
        2.3 空间整合与生态调适第190-192页
    3 黔西北民居建筑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启示第192-201页
        3.1 黔西北民居建筑文化中的生态要素与原则第192-196页
        3.2 生态、生命与民居的互动关系第196-201页
    4 本章小结第201-203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203-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214页
图表说明第214-216页
致谢第216-219页
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第219-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西安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研究
下一篇:竖直加筋土挡墙筋材拉力计算方法及筋材刚度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