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转WRI1和OsFAD3基因水稻的培育及功能分析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主要缩写词第10-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植物脂肪酸代谢过程第12-16页
        1.1.1 植物种子中脂肪酸的合成第12页
        1.1.2 种子中三酰甘油的合成第12-13页
        1.1.3 影响植物油脂合成的关键酶类第13-16页
            1.1.3.1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第13-14页
            1.1.3.2 二酰甘油基转移酶(DGAT)第14页
            1.1.3.3 脂肪酸合成酶(FAS)第14页
            1.1.3.4 脂肪酸脱氢酶类第14-15页
            1.1.3.5 其它影响种子含油量的调控因子第15-16页
    1.2 拟南芥WRI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第16-17页
        1.2.1 AtWRI1基因的发现与结构第16页
        1.2.2 AtWRI1基因的功能与调控第16-17页
    1.3 脂肪酸脱氢酶分类第17-20页
        1.3.1 Δ~5-脂肪酸脱氢酶(D5D)第18页
        1.3.2 Δ~6-脂肪酸脱氢酶(D6D)第18-19页
        1.3.3 Δ~9-脂肪酸脱氢酶(D9D)第19页
        1.3.4 Δ~(12)-脂肪酸脱氢酶(FAD2)第19-20页
        1.3.5 Δ~(15)-脂肪酸脱氢酶(FAD3)第20页
    1.4 α-亚麻酸的生理作用第20-21页
        1.4.1 调节血脂第20页
        1.4.2 降低血压第20页
        1.4.3 抗血栓形成第20-21页
        1.4.4 预防糖尿病第21页
        1.4.5 抗炎症以及过敏反应第21页
        1.4.6 增强智力以及保护视力第21页
        1.4.7 其它作用第2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转OsFAD3基因水稻的获得以及功能研究第23-28页
    2.1 材料第23-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页
            2.1.1.1 试验的水稻品种第23页
            2.1.1.2 菌株和质粒第23页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3-24页
            2.1.2.1 主要试剂第23页
            2.1.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2.2.1 潮霉素筛选第24页
        2.2.2 PCR检测第24-25页
        2.2.3 纯合植株的筛选第25页
        2.2.4 脂肪酸含量测定第25页
    2.3 实验结果第25-28页
        2.3.1 筛选转基因水稻的纯合株系第25-26页
        2.3.2 转OsFAD3基因纯合株系的脂肪酸含量测定第26-28页
第3章 转AtWRI1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分析第28-44页
    3.1 材料第28-29页
        3.1.1 实验材料第28页
            3.1.1.1 试验的水稻品种第28页
            3.1.1.2 菌株和质粒第28页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28-29页
            3.1.2.1 主要试剂第28页
            3.1.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4页
        3.2.1 转AtWRI1载体鉴定第29页
        3.2.2 农杆菌介导的籼稻胚性愈伤遗传转化第29页
        3.2.3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29-32页
        3.2.4 种植转基因水稻自交后代T_1代第32-33页
        3.2.5 转AtWRI1载体构建第33-34页
            2.2.5.1 pCXUN-Ubi/AtWRI1载体构建第33页
            3.2.5.2 pCXUN-Latex/AtWRI1载体构建第33-34页
        3.2.6 AtWRI1基因的水稻同源基因分析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44页
        3.3.1 转AtWRI1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分子检测第34-35页
        3.3.2 转AtWRI1基因水稻T_0代植株的RT-PCR半定量分析第35页
        3.3.3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拷贝数分析第35-38页
        3.3.4 T_0代转AtWRI1基因水稻的脂肪酸含量测定第38-39页
        3.3.5 T_1代转AtWRI1基因水稻植株的分子检测第39-40页
        3.3.6 转pCXUN-Ubi/AtWRI1和pCXUN-Latex/AtWRI1载体水稻的获得及分子检测第40-41页
        3.3.7 水稻中AtWRI1基因同源分析第41-44页
第4章 讨论第44-46页
    4.1 转OsFAD3基因水稻的分析第44页
    4.2 转AtWRI1基因水稻的分析第44-45页
    4.3 获得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水稻的意义第45-46页
后续工作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1第52-54页
附录2第54-57页
附录3第57-59页
附录4第59-61页
附录5第61-63页
附录6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等位变异的效应
下一篇:水稻Osmads1+Osmads6-5小穗的形态特征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