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回火工艺简介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国内外网带炉设备的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在热处理炉设计中应用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18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网带式燃气回火炉的炉内热工分析与计算 | 第20-34页 |
2.1 燃料燃烧计算 | 第20-28页 |
2.1.1 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计算 | 第20-21页 |
2.1.2 燃料燃烧产物的计算 | 第21-24页 |
2.1.3 燃料消耗量计算 | 第24-28页 |
2.2 网带炉内的传热分析及计算 | 第28-33页 |
2.2.1 网带炉内的传热分析 | 第28-31页 |
2.2.2 网带炉内的传热计算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炉气循环网带式燃气回火炉的流场均匀性研究 | 第34-53页 |
3.1 流场数值模拟模型 | 第34-36页 |
3.1.1 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3.1.2 湍流模型 | 第35-36页 |
3.1.3 多参考坐标系(MRF)模型 | 第36页 |
3.2 流场模拟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6-40页 |
3.2.1 炉气循环网带式燃气回火炉的雏形方案设计 | 第36-37页 |
3.2.2 强制循环风机类型的选择 | 第37-39页 |
3.2.3 网带炉流场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3 流场的均匀性研究 | 第40-52页 |
3.3.1 不同风机类型方案的流场均匀性对比 | 第40-46页 |
3.3.2 加热区涡旋的消除 | 第46-48页 |
3.3.3 工作区流场速度分布均匀性的改善 | 第48-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炉气循环网带式燃气回火炉的温度场均匀性研究 | 第53-74页 |
4.1 温度场数值模拟模型 | 第53-54页 |
4.1.1 辐射模型 | 第53页 |
4.1.2 能量守恒方程 | 第53页 |
4.1.3 耦合传热模型 | 第53-54页 |
4.2 烧嘴火焰的简化处理 | 第54-56页 |
4.2.1 烧嘴类型选择 | 第54-55页 |
4.2.2 入射火焰简化 | 第55-56页 |
4.3 烧嘴布置方案的确定 | 第56-64页 |
4.3.1 烧嘴调节方式与相对位置对炉气混合后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 第57-60页 |
4.3.2 添加匀温导流板对炉气混合后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3 烧嘴入流速度对炉气混合后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4 烧嘴沿炉长的安装位置对炉气混合后温度均匀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 空炉时的炉温均匀性研究 | 第64-70页 |
4.4.1 空炉状态耦合传热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4.4.2 边界条件及物性参数 | 第66-67页 |
4.4.3 空炉时温度场均匀性分析 | 第67-70页 |
4.5 满载时的炉温均匀性研究 | 第70-72页 |
4.5.1 满载状态工件处的内热源设置 | 第70-71页 |
4.5.2 边界条件及物性参数 | 第71-72页 |
4.5.3 满载时温度场均匀性分析 | 第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网带炉炉体的结构设计与燃烧控制策略确定 | 第74-88页 |
5.1 炉体的结构设计 | 第74-83页 |
5.1.1 炉体框架的结构设计 | 第74-76页 |
5.1.2 传动部件的结构设计 | 第76-78页 |
5.1.3 炉气循环部件的结构设计 | 第78-83页 |
5.2 燃烧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83-87页 |
5.2.1 温度控制 | 第83-85页 |
5.2.2 流量控制 | 第85-86页 |
5.2.3 炉压控制 | 第86-8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88-8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