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拟穴青蟹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1.2 甲壳动物眼柄神经内分泌系统 | 第12-13页 |
1.3 甲壳动物性腺抑制激素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4 启动子的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1.4.1 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相关概念 | 第15页 |
1.4.2 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7页 |
2.1 材料 | 第20-23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2 实验用菌株、质粒载体和细胞株 | 第20页 |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0-22页 |
2.1.4 引物 | 第22-23页 |
2.2 方法 | 第23-37页 |
2.2.1 总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条模板链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2.2.3 GenomeWalker | 第25-27页 |
2.2.4 Tail-PCR | 第27-28页 |
2.2.5 原核表达 | 第28-29页 |
2.2.6 Westernblot | 第29-30页 |
2.2.7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第30-31页 |
2.2.8 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31-35页 |
2.2.9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 | 第35-37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7-57页 |
3.1 SpVIH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 第37-38页 |
3.2 SpVIH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3.3 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0-41页 |
3.5 SpVIH空间结构的预测 | 第41-42页 |
3.6 原核表达 | 第42-47页 |
3.6.1 含酶切位点目的片段的获得 | 第42-43页 |
3.6.2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VIH的构建 | 第43-44页 |
3.6.3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VIH的诱导表达 | 第44-46页 |
3.6.4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 | 第46-47页 |
3.7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第47-49页 |
3.8 SpVIH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 第49-57页 |
3.8.1 SpVIH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和预测分析 | 第49-51页 |
3.8.2 不同长度缺失片段的扩增 | 第51页 |
3.8.3 不同长度缺失片段重组载体双酶切验证 | 第51-52页 |
3.8.4 转录起始位点的确定 | 第52-53页 |
3.8.5 转基因报告质粒pEGFP-SpVIH-1的表达情况 | 第53-54页 |
3.8.6 不同片段长度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54-55页 |
3.8.7 位点突变分析 | 第55-5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7-61页 |
4.1 SpVIH基因的克隆分析 | 第57-58页 |
4.2 SpVIH的蛋白表达 | 第58页 |
4.3 SpVIH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 第58-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