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间舞蹈论文--高跷舞论文

体育人类学视角下稷山县高跷走兽的传承研究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2-14页
    1.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设想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9页
        2.2.1 体育人类学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2.2.2 我国民俗体育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2.2.3 稷山县阳城村高跷走兽的研究第18-19页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19-21页
    3.1 研究对象第19页
    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19页
        3.2.2 焦点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第19页
        3.2.3 田野调查法第19-20页
        3.2.4 质性研究法第20-21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1-51页
    4.1 传承地稷山县及阳城村的概况第21-23页
        4.1.1 稷山县的概况第21-22页
        4.1.2 阳城村的概况第22-23页
    4.2 高跷走兽的传承内容第23-33页
        4.2.1 原生态的高跷走兽第23-29页
        4.2.2 高跷走兽的传承脉络第29-31页
        4.2.3 传承中变化的高跷走兽第31页
        4.2.4 高跷走兽原生态变化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4.3 高跷走兽的传承制度第33-36页
        4.3.1 高跷走兽传承与保护制度的现代化演变第33-34页
        4.3.2 以高跷走兽爱好者团体为核心的传承变化第34-35页
        4.3.3 传承制度的演变对高跷走兽传承的影响第35-36页
    4.4 高跷走兽的传承人第36-43页
        4.4.1 高跷走兽的传承人谱系第36-37页
        4.4.2 传承人的现状第37-39页
        4.4.3 传承人的身份的变化第39-40页
        4.4.4 传承人的重要作用第40-43页
    4.5 传承地、传承内容、传承制度、传承人之间的关系探析第43-44页
    4.6 高跷走兽传承的困境第44-48页
        4.6.1 传统文化的衰落,缺乏认同第44页
        4.6.2 新一代传承人难以培养第44-47页
        4.6.3 传承器具的限制第47页
        4.6.4 传承村落之间的争端第47-48页
    4.7 高跷走兽的未来的发展之路第48-51页
        4.7.1 重现传统的仪式展演,与大型节庆活动相融合第48-49页
        4.7.2 促进传承与村落制度和村民关系重新融合第49页
        4.7.3 多种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文化水平,形成系统的传承人培养计划第49页
        4.7.4 改进走兽的制作工艺,构建以高跷走兽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条第49页
        4.7.5 以高跷走兽为结合点将当地古村落旅游与体育产业建设相结合第49页
        4.7.6 构建更为合理的协会管理体制以解决村落之间的内部争端第49-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5.1 原有祭祀文化向节庆文化转变第51页
    5.2 传承地的文化空间改变导致高跷走兽传承的重构第51页
    5.3 高跷走兽的发展对传承人的要求更高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况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德国汉堡地区“多代屋”空间特征研究
下一篇:基于变形控制的高层钢结构直接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