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论文

陆地生态系统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研究第11-12页
        1.2.2 生态系统蒸散发分离方法第12-14页
        1.2.3 水分利用效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第14-15页
    1.3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18页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日内尺度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第20-34页
    2.1 概述第20-21页
    2.2 数据及方法第21-29页
        2.2.1 uWUE模型公式推导第21-23页
        2.2.2 一般化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第23-24页
        2.2.3 日内滞后模型第24-26页
        2.2.4 站点数据及处理第26-29页
    2.3 uWUE模型验证第29-32页
        2.3.1 一般化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第29-31页
        2.3.2 日内滞后模型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日尺度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第34-50页
    3.1 概述第34-35页
    3.2 数据与方法第35-39页
        3.2.1 有效VPD第35-36页
        3.2.2 日尺度uWUE模型第36-37页
        3.2.3 站点数据及处理第37-39页
    3.3 模型验证第39-48页
        3.3.1 日平均VPD的有效性第39-42页
        3.3.2 模型升尺度对比第42-43页
        3.3.3 模型稳定性对比第43-45页
        3.3.4 日尺度GPP模拟对比第45-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基于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的蒸散发分离方法第50-64页
    4.1 概述第50-51页
    4.2 数据及方法第51-55页
        4.2.1 潜在和表观uWUE模型第51-52页
        4.2.2 蒸腾比估算第52-53页
        4.2.4 站点数据及处理第53-55页
        4.2.5 植被指数第55页
    4.3 蒸腾比估算结果第55-62页
        4.3.1 潜在uWUE估算与验证第55-58页
        4.3.2 表观uWUE与蒸腾比估算第58-59页
        4.3.3 植被覆盖度对蒸腾比的影响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黑河流域典型生态系统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及蒸腾比第64-83页
    5.1 概述第64-65页
    5.2 数据及方法第65-70页
        5.2.1 站点数据第65-68页
        5.2.2 uWUE方法第68页
        5.2.3 稳定同位素方法第68-69页
        5.2.4 蒸渗仪/涡动协方差方法第69页
        5.2.5 液流计方法第69页
        5.2.6 四种方法对比分析第69-70页
    5.3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及蒸腾比第70-75页
        5.3.1 季节变异性分析第70-72页
        5.3.2 站点结果对比第72-75页
    5.4 蒸散发分离方法对比第75-81页
        5.4.1 大满站蒸腾比估算第75-76页
        5.4.2 胡杨林站蒸腾估算第76-79页
        5.4.3 四种方法优缺点分析第79-80页
        5.4.4 蒸腾估算对流域灌溉节水的意义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第83-101页
    6.1 概述第83-85页
    6.2 数据及方法第85-90页
        6.2.1 模型数据第85页
        6.2.2 综合归因方法第85-87页
        6.2.3 表观uWUE分解第87-88页
        6.2.4 CO_2施肥效应第88-89页
        6.2.5 数据分析第89-90页
    6.3 uWUEa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90-100页
        6.3.1 uWUEa的变异性第90-92页
        6.3.2 uWUEp和蒸腾比的变异性第92-94页
        6.3.3 uWUEa趋势的空间变异性第94-95页
        6.3.4 uWUEa对大气CO_2升高的响应机理第95-97页
        6.3.5 uWUEa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响应第97-100页
    6.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7页
    7.1 主要研究成果第101-104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4-106页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2页
致谢第122-12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战后东南亚安全制度的发展与澳大利亚地区安全政策的演变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