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连接件损伤识别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钢-混凝土梁的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概况第12-13页
        1.2.2 钢-混凝土梁的剪力连接件概况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损伤识别的发展趋势第17-18页
        1.3.4 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件损伤识别研究概况第18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损伤识别方法第20-36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基于人工智能的损伤识别方法第20-25页
        2.2.1 神经网络算法第20-22页
        2.2.2 遗传算法第22-23页
        2.2.3 小波分析法第23-25页
    2.3 基于动力测试数据的损伤识别第25-30页
        2.3.1 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第25-27页
        2.3.2 基于振型的损伤识别第27-28页
        2.3.3 基于曲率模态法的损伤识别第28-30页
    2.4 数值算例第30-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6页
第3章 有限元数值分析第36-46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模型基础第36-38页
    3.3 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第38-41页
        3.3.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8-39页
        3.3.2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39-41页
    3.4 玻璃钢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第41-45页
        3.4.1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1-42页
        3.4.2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42-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组合梁连接件损伤识别实验研究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玻璃钢组合梁实验第46-52页
        4.2.1 试件制作第46-48页
        4.2.2 实验模态分析第48-49页
        4.2.3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页
    5.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2-64页
后记和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泵车转台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下一篇:高强度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