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引言 | 第10-31页 |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25页 |
| 1.2.1 国外低孔渗油田开发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低孔渗油田开发及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3 对低孔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的总体认识 | 第14-15页 |
| 1.2.4 低孔渗储层的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 1.2.5 研究中的困难及问题 | 第24-25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25-27页 |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1.3.2 论文的技术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7页 |
|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27-29页 |
|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9-31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31-37页 |
| 2.1 盆地构造特征 | 第31页 |
| 2.2 盆地沉积背景 | 第31-32页 |
| 2.3 研究区地质特征概况 | 第32-37页 |
| 2.3.1 研究区位置和基本概况 | 第32-34页 |
| 2.3.2 研究区目的层地层特征 | 第34-37页 |
| 3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 第37-63页 |
| 3.1 层序划分原则与级次 | 第37-45页 |
| 3.1.1 一、二级层序的划分 | 第41-43页 |
| 3.1.2 层序(三级层序)的划分 | 第43页 |
| 3.1.3 高精度层序(四、五级层序)的划分 | 第43-45页 |
| 3.2 层序界面识别 | 第45-58页 |
| 3.2.1 层序界面识别的标志 | 第45页 |
| 3.2.2 层序界面识别 | 第45-58页 |
| 3.3 高精度层序划分方案及沉积充填特征 | 第58-63页 |
| 4 沉积体系和沉积相构成及特征 | 第63-93页 |
| 4.1 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 4.2 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64-70页 |
| 4.2.1 沉积背景分析 | 第64-65页 |
| 4.2.2 三角洲沉积特征 | 第65-70页 |
| 4.3 湖泊沉积体系 | 第70-76页 |
| 4.3.1 沉积背景分析 | 第70-71页 |
| 4.3.2 湖泊沉积特征 | 第71-74页 |
| 4.3.3 湖岸线的确定 | 第74-76页 |
| 4.4 研究区沉积体系的分布与演化 | 第76-93页 |
| 4.4.1 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与沉积模式 | 第76-79页 |
| 4.4.2 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相的分布与演化 | 第79-93页 |
| 5 低孔低渗透砂岩的储层特征 | 第93-127页 |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93-107页 |
| 5.1.1 储层岩石类型 | 第93-95页 |
| 5.1.2 岩石成分特征 | 第95-97页 |
| 5.1.3 岩石结构特征 | 第97-103页 |
| 5.1.4 储层填隙物特征 | 第103-107页 |
| 5.2 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与特征 | 第107-117页 |
| 5.2.1 储层微观孔隙类型 | 第107-109页 |
| 5.2.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分析 | 第109-117页 |
| 5.3 储层物性及非均性特征 | 第117-127页 |
| 5.3.1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17-121页 |
| 5.3.2 储层非均质特征 | 第121-127页 |
| 6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第127-158页 |
| 6.1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 | 第127-144页 |
| 6.1.1 压实作用 | 第128-129页 |
| 6.1.2 压溶作用 | 第129-130页 |
| 6.1.3 胶结作用 | 第130-142页 |
| 6.1.4 溶蚀作用 | 第142-144页 |
| 6.1.5 其它成岩作用 | 第144页 |
| 6.2 成岩作用演化 | 第144-149页 |
| 6.2.1 成岩作用的阶段演化特征 | 第144-146页 |
| 6.2.2 成岩序列分析 | 第146-148页 |
| 6.2.3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148-149页 |
| 6.3 储层成岩相分析 | 第149-158页 |
| 6.3.1 成岩相类型划分 | 第149-152页 |
| 6.3.2 成岩相分布特征 | 第152-158页 |
| 7 低孔低渗透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及综合评价 | 第158-170页 |
| 7.1 沉积作用对砂岩储层的影响 | 第158-161页 |
| 7.1.1 沉积地层水的酸性特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 | 第158页 |
| 7.1.2 沉积过程对储层的影响 | 第158-161页 |
| 7.2 成岩作用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控制 | 第161-163页 |
| 7.2.1 压实作用主控储层物性降低 | 第161页 |
| 7.2.2 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负面影响 | 第161-162页 |
| 7.2.3 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 | 第162-163页 |
| 7.3 粘土类矿物对低孔渗砂岩物性的的影响 | 第163-166页 |
| 7.3.1 粘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163-166页 |
| 7.3.2 粘土矿物的溶蚀程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166页 |
| 7.4 低孔渗砂岩储层综合评价 | 第166-170页 |
| 7.4.1 低孔低渗透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 第166-168页 |
| 7.4.2 有利储集相带预测 | 第168-170页 |
| 结论 | 第170-173页 |
| 致谢 | 第173-1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4-184页 |
| 附录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