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 导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 二 环境行政补偿的界定 | 第17-23页 |
| (一)行政补偿的定义及特征 | 第17-18页 |
| (二)环境行政补偿的内涵 | 第18-20页 |
| (三)环境行政补偿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 三 我国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3-34页 |
| (一)环境行政补偿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23-32页 |
| (二)环境行政补偿的实践运行现状及问题 | 第32-34页 |
| 四 域外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比较及启示 | 第34-39页 |
| (一)德国行政补偿的种类与程序 | 第34-35页 |
| (二)日本公害补偿 | 第35-37页 |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损失补偿构成要件 | 第37-38页 |
| (四)域外相关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39页 |
| 五 完善我国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思考与对策 | 第39-50页 |
| (一)明确我国环境行政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9-42页 |
| (二)选择环境行政补偿的立法模式 | 第42-43页 |
| (三)设立环境补偿基金 | 第43-45页 |
| (四)设置专门的评估机构 | 第45-47页 |
| (五)健全环境行政补偿的程序 | 第47-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