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结构光视觉测量中相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光学视觉测量概况第14-15页
        1.2.1 被动视觉测量技术第14页
        1.2.2 主动视觉测量技术第14-15页
        1.2.3 结合主动与被动视觉测量技术第15页
    1.3 相位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结构光视觉测量系统模型及设计第19-31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结构光模式分析第19-21页
    2.3 结构光测量系统数学模型第21-27页
        2.3.1 图像像素坐标与摄像机坐标关系第23-26页
        2.3.2 相位与摄像机坐标关系第26-27页
    2.4 测量系统的硬件构成第27-30页
        2.4.1 工业CCD摄像机第27-29页
        2.4.2 数字投影仪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相位误差分析与补偿第31-43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Gamma非线性效应模型第31-32页
    3.3 非正弦化误差分析第32-35页
    3.4 镜头离焦效应第35-36页
    3.5 基于相位映射关系的结构光相位校正第36-39页
        3.5.1 相位映射关系第36-37页
        3.5.2 线性插值的相位校正第37-39页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3.6.1 光栅图像非正弦化分析验证第39-40页
        3.6.2 相位校正第40-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改进径向基函数的解相研究第43-59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包裹相位图的获取第43-47页
        4.2.1 包裹相位获取方法第43-44页
        4.2.2 相移法求解包裹相位第44-47页
    4.3 改进径向基函数相位展开法第47-54页
        4.3.1 相位展开的基本原理第47-48页
        4.3.2 多频外差原理解缠绕相位第48-50页
        4.3.3 改进径向基函数解缠绕相位第50-54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结构光视觉测量实例第59-69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结构光视觉测量系统流程第59-60页
    5.3 摄像机与投影仪的标定第60-64页
        5.3.1 摄像机标定第60-62页
        5.3.2 投影仪标定第62-64页
    5.4 测量实例第64-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CT影像的胸腹部淋巴结假阳性筛除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间效应的农产品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